开启时间提前、活动周期拉长、平台之间“拆墙破冰”……今年的“双11”呈现出不少新变化。当层出不穷的新玩法、新花样吸引消费者参与“双11”活动时,一些隐藏的购物“套路”也悄然而至。
一些商家采用“先涨后降”的套路,美其名曰“降价促销”,实际到手价格与平日并无差别,甚至可能是全年最高;为吸引顾客,将产品进行全方位美化、包装,而实际寄出的物品与直播间“货不对板”;红包雨、平台券、商家券……不同的满减规则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容易冲动消费……电商平台的“双11”大促将原本清晰明了的降价玩成了“奥数”,规则越来越复杂,这些行为使得消费者难以获得优质的体验服务,最终招致消费者的厌烦。
“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昌”,诚信是商家生存发展的基石。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首先需要商家珍惜自己的羽毛。抛弃诚信、把玩“套路”或许能获得一时的利益最大化,但任何依靠坑蒙拐骗获得的利润都不可能长久,甚至还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明码标价不搞欺诈促销,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拿出“实意”用品质和实力说话,才能留住消费者,让买与卖实现美美与共。
于消费者而言,在“双11”购物时要保持理性,多加关注消费提示,不被各种套路“遮望眼”。选择资质齐全、信誉等级和知名度高、有保障的购物平台,根据自身需求理性安全购物,不要为了“凑单”而盲目购买不必要的商品;注意“货比三家”,以此甄别商品是否真的优惠,避免上“假优惠”的当,规避消费风险和陷阱;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防止泄露后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给自己造成损失。
“双11”作为拉动中国消费经济奔腾向前的马车,只有靠诚信与理性双轮驱动,才能行稳致远、惠及民生。在未来,期待能看到更多电商平台真正地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营造更加干净、充满温度的节日消费环境。同时,也希望消费者能够继续保持理性消费,真正享受“双11”带来的购物乐趣和实惠。
(吕沐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