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安小区,从“无人管”到“共治理”;宝源花园小区,各方协力票选物业;金海花园城小区,“邻”来一起议,更换电梯解民忧……连日来,一些物业小区传出的“好声音”,为全市物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带来了“浪花朵朵”,既有启示,也有反思。其中一条,提升物业服务质量,社区可以有更多作为。
小物业,大民生。住宅小区作为居民的栖身之所和生活家园,是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城市治理的民意根基和成效所在。做好小区物业管理这篇大文章,事涉千头万绪,关系千家万户。然而,当前一些住宅小区还存在老旧小区无物业、物业服务管理水平亟须加强、小区业主自治共管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由此带来了小区硬件设施老化破损、业主与物业之间关系紧张、小区业委会成立难等困难与矛盾,阻碍物业管理行业的良性发展,影响小区物业服务质量的提升。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而物业管理服务,是居民群众普遍有感、反映强烈的“关键小事”。在全市物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中,社区服务的质量关系着居民幸福感与获得感,需要有更多担当和作为。
毋庸讳言的是,社区并非政府机构,更多是居民自治组织,缺乏推动事务调整的强制力,在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提升工作中,社区工作往往难以推动或陷入停滞。“既要服务居民又要管理秩序”的尴尬使得社区做事说话缺乏底气。然而,尴尬地位并非置之不理或无所作为的理由,更多的担当、更有水平的治理往往是社区形成权威、建立信任的关键。事实证明,部分社区就是依靠日常在居民心目中培养起来的公信力,将原本小区业主与物业之间、邻里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巧妙化解,推动小区物业管理提升工作顺利开展,实现社区物业齐抓共管。
当然,小区物业管理提升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光靠某一方的努力,恐怕是事倍功半。小区业主、物业公司、镇(街道)村(社区)、职能部门应当形成合力,共同化解小区物业管理提升的“堵点”“难点”,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在这当中,社区应起到“穿针引线”的桥梁作用,对于小区物业管理提升中遇到的“老大难”问题,应努力整合各类资源,协调相关部门会商办理、推动解决。
简而言之,面对纷繁复杂的小区物业管理矛盾,到底是置身事外旁观,还是作为第三方奋力化解?社区管理者唯有勇于担当,才能有所作为。(吾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