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垵:村后原有一座赤山头,山形似马鞍,“鞍”与“垵”谐音,故取名“后垵”。宋末元初,延陵吴氏平庵公从兴化平海卫(莆田)迁居仙境,再迁靖山(松茂),暂居于“戴厝埕”,最后卜居后垵赤山头边。“赤”即是“金”之意,故改称“金山”,又称“金峰”,成为后垵的雅称。明代,赤山头被吴氏按其山形,想象为玄龟,故后垵亦称为“龟山”。
山雅:该村山清水秀、环境幽雅,故取名“山雅”,俗称“山仔”,见于道光《晋江县志·铺递志》。相传,古时村头有5块灵石,形态各异,每当深夜来临之时,隐约可闻仙乐之声,又称“仙境”。据《台湾彰化吴氏金山衍派族谱》记载,宋末元初,延陵吴氏平庵公从兴化平海卫(莆田)迁居后垵前,曾暂居于“本都仙境之东古榕树下,遗址尚在”。“古榕树下”俗称“古松树脚”,该角落地名沿用至今。
塘头:因位于象畔塘之前,故取名“塘头”,辖塘头、后厅两个自然村,村委会设在塘头,雅称“龙塘”。宋代太原王氏一支迁居于此,称为“龙塘王氏”。清代,塘头以盛产“甜粿”而闻名,“塘头甜粿”成为石狮有名的地方特产之一
上浦:位于玉澜浦上游,故取名“上浦”,古称“浦尾”。宋绍兴年间,僧人仁惠在此倡建玉澜桥。据《方舆纪要》称,玉澜桥“跨海港,长千余丈”,系宋代泉州十大跨海港石桥之一。清代,上浦成为玉澜浦上的重要码头。
玉浦: 位于玉澜浦下游而取名“下浦”,又称“浦内”,雅称“玉浦”“玉澜”。宋元之时,苏氏、高氏、金氏等聚居于此。元末明初,龙津(莲埭)、莲塘等地有蔡氏相聚迁入,称为“玉澜蔡氏”。明代,又有锦塘(港塘)陈氏一支迁居玉浦,所居之地号称“陈厝”。此外,寿昌宫以二十四孝之“寿昌寻母”故事所在地而得名。
雪上: 古称“索上”。据称古时村落临海,海潮涨落之时,白浪翻滚,犹如“卷起千堆雪”。村民在海滩附近之平地建屋居住,故称“雪上”。由于古时此地三面临海,形成一个岛屿,形似卧龙,故名“龙屿”,为雪上雅称。(王秀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