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要不是镇乡村振兴办与司法所提供公共法律服务,让村法律顾问协助我们启动法律程序,承租方拖欠我们村的27万元租金不可能这么快就要回来。”日前,宝盖镇某村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这一件事,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公共法律服务是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宝盖镇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为各村(社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治力量保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扫清障碍。
三年前,宝盖镇某村出租一集体用地,按照合同,承租方需要每年向村集体支付9万元租金。但是,三年时间过去了,该村迟迟未收到这笔租金。这一情况就是典型的集体资产租赁合同违约问题。针对该村的问题,宝盖司法所、镇乡村振兴办及时介入,推动村级启动法律程序,就承租方拖欠租金一事,依法委托村级法律顾问向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承租方与该村集体经济组织重新签订履约协议,并全额缴清拖欠的27万元租金。
“维护村集体资产权益,规避村级项目建设风险,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我们积极尝试与探索,让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做深做实,聚焦以法治手段‘护航’乡村振兴,有力助推村(社区)发展。”宝盖司法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发挥村级法律顾问的作用,帮助村集体把关各类合同、工程手续、重大事项等,就是其中一个具体体现。如,后宅村在盘活低效资产时所涉及的招投标环节,法律顾问提前介入,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最终顺利完成村集体项目分包出租,增加了租金收入,促成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请法律顾问协助塘后村把关集体用地出租合同,规避经济上的法律风险;坑东村、前坑村邀请律师参与征地补偿方案审核,规避因分配方案不合规而产生的诉讼风险;让法律顾问从专业角度,参与调解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等方面的矛盾纠纷,为项目落地建设奠定基础。
为了让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实实在在落地见效,宝盖镇还积极做好公共法律服务的“扩面提质”文章。该镇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站,设置公共法律服务便民服务公示栏,公布各村(社区)法律顾问信息、联系方式、服务事项等,方便群众了解和办事。搭建“线上+线下”法律服务双平台,线下设置律师“法律服务日”驻点坐班,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线上律师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为村居和群众提供“7×24小时”在线法律咨询服务,不少群众利用线上线下方式咨询关于婚姻、继承、征地补偿、劳资纠纷等各类问题累计230多件次;进一步完善法律顾问考核,引入淘汰机制,更换调整服务不到位律师3人次,提升法律顾问服务水平。同时,宝盖镇还充分抓好村级“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深入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培养村级学法、懂法、用法的法治队伍,现有全镇村级“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共320多人。
(记者 林智杰 通讯员 邱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