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第10版:闽南故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筚路蓝缕创伟业 情系桑梓兴教育

——记旅菲华侨黄光蛋黄光箴兄弟

寿萱楼外观

寿萱楼

黄光箴捐款铺设的村道

纪念黄光箴铺设村道的纪念碑

黄烨烽同姐姐碧玲、弟弟彼得、妹妹兽仪四人代表家族以其父亲名字冠名捐建的光箴楼

黄光蛋、黄光箴兄弟是20世纪石狮宝盖镇仑后村的旅菲华侨,他们事业有成后,不仅回乡为母亲蔡香娘建造一座远近闻名的中西结合番仔楼——寿萱楼,而且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受到村民的敬仰。他们的爱国爱乡精神也在子孙后代中得到传承和弘扬。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石狮宝盖镇仑后村的寿萱楼,去了解一代华侨于家于国的桑梓情深故事。

兄弟俩筚路蓝缕 创办化学原料公司

石狮市宝盖镇仑后村,雅称“仑峰”“锦峰”,素有著名侨乡之称。早在明清时期,就有不少仑后人远渡重洋到菲律宾打拼谋生。

黄光蛋(1903—1969,字志行)和黄光箴(1911—1987)兄弟是仑后村人,其父亲是黄宜嘉(1876—1930,字薰霖),母亲为蔡香娘,家里有四五个兄弟姐妹。清末民初,黄宜嘉相继携长子黄光蛋、次子黄光箴背井离乡,往菲律宾谋生。刚开始,父子先是在同乡的店里打工,不久就独立出来摆摊卖饮品和糖果,后来又改行做一些化工原料的小买卖。

1930年,时年54岁的黄宜嘉因病过世,黄光蛋和黄光箴两兄弟化悲痛为力量,谨遵父亲的教诲,继续在菲律宾奋发图强、同心协力、诚信经营,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于1939年成功创办化工原料公司,经营化工原料贸易,高峰期时商业网点达60余个,成为商界翘楚。除此之外,他们还创办糖果厂。兄弟俩可谓筚路蓝缕、白手起家、披荆斩棘,才创下了这份家业。如今该化工原料公司已经传到第三代,规模越来越大,化工原料涉及医用、食用等领域,共2000多种。

据黄光箴的堂亲黄跃进介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战争影响,在菲律宾的黄光蛋和黄光箴兄弟俩的生意也面临许多问题,但他们兄弟俩矢志不渝、克勤克俭,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根基。

寿萱楼见证 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日前,在仑后村工作人员黄明育的带领下,笔者来到耳闻已久的寿萱楼。这座寿萱楼矗立在村里最高的位置,远远望去就是一座典型中西合璧的番仔楼,三层高,以大理石为主体,二三楼走廊的正立面以红砖点缀,一楼大门以六根罗马柱构建,显得大气,每对柱子都镌刻着楹联。整座房屋的结构非常讲究对称,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由于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蔡香娘与在菲律宾的儿子们失去联系,侨汇也中断,蔡香娘只能独自撑起一个家。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蔡香娘才见到日思夜想的儿子们,黄光箴也与后杆柄杨家大院的千金小姐杨淑端喜结良缘,可谓双喜临门。

这幢番仔楼是黄光蛋和黄光箴两兄弟为报答母亲蔡香娘的养育之恩所建的,因此取名为“寿萱楼”,意思就是祈愿母亲健康长寿,表达兄弟俩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恩之情。这座番仔楼建于1947年,历经两年建设,于1949年竣工。据黄跃进介绍,为了建设这座番仔楼,兄弟俩还特意参观了当时石狮著名的番仔楼——后杆柄杨家大楼(也称“六也亭”)。

蔡香娘是一位乐善好施的闽南妇女,因而,寿萱楼一度被借用作为石狮公社驻点处、锦峰村部、部队军营、学校校舍等,为村里作出了积极贡献。还有左邻右舍有需要时,也会到大楼借宿、晒谷、挑水等。在母亲的影响下,逢年过节黄光蛋和黄光箴返乡,均会向亲堂们赠送财物。

黄光蛋和黄光箴的后代都在菲律宾,如今这座房子由堂亲黄跃进一家居住。也正因常年有人居住,这座房子虽有近80年的历史,但风采不减。院子门额上的“寿萱楼”三个字古香古色,门口的盆栽、屋内几张休闲座椅,令这座番仔楼愈显厚重古朴又不失惬意。2017年,寿萱楼被石狮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历史建筑”予以保护。

情系教育 世代相传

“有道,必通天下,何论大小,经乡侨黄君光箴捐铺,此路坦荡如砥,似君磊落心迹……”日前,笔者在仑后村见到一块石碑。这块石碑边上就是一条用石板铺设而成的村道,它是当年村里人出入的主要村道。可以看出,这条村道虽历经岁月沧桑,至今依然坚固如磐。从石碑上所刻的内容可知这条村道是黄光箴捐资铺设的。1982年,村里人为纪念黄光箴热心桑梓的善举,设立此石碑。除此之外,1975年,锦峰学校翻建新校舍,黄光蛋和黄光箴以父亲的名义慷慨捐款助力家乡教育事业发展。

黄光箴长子黄烨烽是家族的杰出代表,他先后担任菲律宾江夏黄氏宗亲总会理事长、菲华工商总会理事长、菲律宾宋庆龄基金会理事、旅菲锦峰同乡会理事长等职务,热心服务社会。黄烨烽任菲华工商总会理事长时,带头捐资赞助菲律宾华教中心一批又一批的华语老师赴中国深造,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菲两国人民友谊作出贡献。

2003年,石狮市锦峰实验学校新校区建设,黄烨烽同姐姐碧玲、弟弟彼得、妹妹兽仪四人共同代表家族以其父亲名字冠名捐资135万元兴建教学楼——光箴楼。此外,他还积极支持锦峰实验学校学生参加世界啦啦操大赛,提供资金,全程加油助威,最终学生们夺得该大赛的冠军。

黄光箴兄弟致富后不忘回馈社会,热心公益,为家乡和侨居地修桥造路、兴建校舍、奖教助学,惠泽一方。他们的善举赢得家乡人民和侨居地民众的称赞,也深深地鼓励着后代传承爱乡爱国精神,树立助人为乐的美德。(王秀婷 文/图)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