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上旬,凤里街道华南社区举行街巷路灯改造投用仪式。投用了近25年的108盏老旧路灯完成更换修整后,街巷更敞亮、夜景也增色。这一为民办实事项目成功落地的背后,有驻村蹲点干部的推进,更离不开产投集团和社区共建单位供电公司等的大力支持。而凝聚起近30家共建单位力量的,正是社区党委书记、刚捧回“福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的吴章建。
扩大“红色朋友圈”
在基层呆过的人都知道,因为缺少资源,要快速办成事并不容易。作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吴章建一直在琢磨着怎么走出这样的基层治理困境。“各个职能单位都在探索党建创新、更好服务群众,为何不能通过党建共建,把这些资源都用起来呢?”吴章建说。有了想法,他马上上门走访、协商,并得到供水、园林、电力、公安等多个部门积极响应支持,签订下共建协议,契约化明确双方责任。华南社区就此翻开了与驻区单位、部门“联建、联动、联办、联帮”的新篇章。在吴章建的推动下,华南社区的共建“朋友圈”如今已扩大到29家,实现各类驻区单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使用。
激活社区微治理
“以前社区想寻求相关单位帮忙解决问题,靠的是磨嘴皮子、‘打感情牌’,效果并不是很好。现在,有了党建工作联席会议这个平台,我们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更顺了。”说起这两年社区的新气象,吴章建感受深刻。
社区推行“大党委”制,把驻区单位党组织书记或党员负责人吸收为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扩大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中各领域单位成员的覆盖面,并将共建单位列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成员,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定期通报党建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形成群策群议、共商大计的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真正实现了“社区吹哨,部门报到”。
情系民生暖人心
推动党建近邻共建,初衷在于为民谋福利。“组织让我来担任社区书记,我便不能辜负群众的需求。”吴章建经常这么说,也实实在在做。
华南社区辖区内老旧小区多,年久失修、配套设施欠缺,群众呼吁改造。但这事涉及方方面面,改什么、怎么改,需要广泛征求意见、多方沟通协调。为此,吴章建一次次入户走访,耐心倾听民声。在他的努力下,争取到208万元上级资金,先后对3个小区污水管网、路面硬化、消防设施、监控照明、外墙粉刷等进行改造,230户居民受益。
此外,吴章建还推动共建单位水投公司帮辖区粮站宿舍小区完成“一户一表”改造、协调共建单位商业运营公司出借房间给孤寡高龄老人苏某居住等。“服务社区、服务群众,既是我的目标,也是我的初心,这是不会变的。”吴章建坦言。
(记者 康清辉 通讯员 潘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