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了7万余人的兵力,对我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日伪军3500余人在河北易县狼牙山地区实施“清剿”。该地区驻有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所属第1军分区机关部队和涞源、易县、徐水、满城四县党政机关及群众数万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奉命掩护机关、部队和群众向老君堂方向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及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掩护全连转移。
这5名战士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后来,他们边打边撤,沿着崎岖的小路,向棋盘陀攀去,敌人误认为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跟踪追击。5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就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黄昏。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身负重伤,被老乡们救起,幸免于难。
马宝玉等5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之后,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共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宋学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著名画家詹建俊创作的油画《狼牙山五壮士》,描绘的正是上述五位八路军战士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顽强战斗,直到打光最后一颗子弹毅然砸枪跳崖的英勇场面。通过这样的人物组合,呈现出了一种纪念碑式的壮美。 (李自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