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闽南文化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捆线架” 旧时妇女的穿网工具

闽南老物

  近日,笔者在古山的一座番仔楼里看到了一个上面捆着白色线的简易架子,这个架子叫“捆线架”。顾名思义,捆线架,就是用来捆线的。那这些线又是用来干什么的?今日,笔者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捆线架,是早期闽南人家家户户都有的一种工具,是当时家庭妇女专用的穿网工具。这个捆线架的底座由一个长方形的木板和两个竹片构成,上方有四根竹片和几根绿色粗线制作成一个可以转动的框架。其实大部分捆线架的上方都是由竹片制作的,而不是用粗线,所以笔者所看到的是一个更简易的捆线架。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石狮是一个沿海城市,在经济不发达的年代,祖祖辈辈都以出海捕鱼为生。捕鱼需要渔网,早期科学技术不发达,渔网需要人工编织。要编织渔网需要线、捆线架、梭(梭是一种用来编织、修补渔网的工具,也是由竹片制作而成的)三种工具。梭一端比较尖,一端呈U形,中间根据渔网粗细留有大小不一的孔洞。一般都是先把线捆在捆线架上,再通过梭上的孔洞把这些线穿到梭上,最后把梭上的线通过一定的技艺编织成一张渔网。这个工序叫作“穿网”。

  “早期总是能看到这么一个画面:年轻妈妈一边看着摇篮里熟睡的孩子,一边飞快地‘穿网’。”永宁文史爱好者李显扬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石狮的绝大部分妇女都是在家里边带孩子,边缝制渔网赚些工钱。这份钱在当时对补贴家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这个捆线架,在当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妇女专用穿网工具。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编织渔网也逐步被机械化所取代,纯手工渔网编织技艺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捆线架也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王秀婷 文/图)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