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台湾史,既是中国人民艰苦开发和建设宝岛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英勇不屈反抗外国侵略的历史。日前,首部由海峡两岸学者共同撰著,全景式展示台湾从远古到现代发展历程的通史性著作——《台湾通史》(六卷本),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台湾史研究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台湾通史》的编写工作前后持续了八年之久。该书由闽南师范大学策划倡议,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主编,闽台两地学者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其编写过程是“两岸一家亲”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两岸学者的历史担当,为推动海峡两岸史学界“共享史料、共著史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台湾通史》纵贯古今、点面结合、资料翔实、论证充分,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叙述了台湾历史,系统、客观地对诸多前人未曾研究或研究尚未深入的问题展开详细的探讨,从史实上展现了中华文明在台湾的传播与发展,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和把握台湾的过去和现在,掌握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实质。
《台湾通史》是迄今为止时间跨度最长、涵盖内容最为全面、篇幅最大的一部通史性著作。从学术层面来看,该书充分吸纳近年来海峡两岸学术界对于台湾历史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学术界提供了诸多全新的史料和文献,详细介绍了台湾自古以来的发展与变迁,正确解释了有关台湾历史的观点,把台湾历史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在正确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台湾通史》建立了一个完整、全面地叙述台湾历史的科学框架,系统反映台湾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历史进程,按时间顺序和历史阶段分为六卷:上古至明代、明郑时期、清代(上)、清代(下)、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现代,对台湾各个时期的历史做了细致考察和深入探讨,展现了两岸同胞同宗同源、血脉相连的历史事实。
第一卷:上古至明代。涉及台湾的史前文化、台湾少数民族的源流、古代中国文献中的台湾及其演变、大航海时代中的台湾及荷兰的殖民统治与汉人移民等内容,呈现早期台湾历史与中国大陆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以考古发掘和比较坚实的史料,论证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二卷:明郑时期。叙述郑氏海上势力的形成与扩张、郑成功抗清与收复台湾、明郑政权的政军制度与台湾开发等,展现了在早期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与中国航海势力相遇的大背景下,台湾加速融入中华核心文化圈,并日渐成为中国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活跃区域之一。
第三卷:清代(上)。详细呈现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对台湾的治理与开发,从行政机构及制度的完善到经济、教育、军制等方面的变迁,止于台湾正式建省和刘铭传主持的台湾自强新政,台湾作为清王朝大一统体制下的一个行政区,首次真正为中华传统文化形态与社会政治体制所覆盖,完全由边陲融入核心。
第四卷:清代(下)。涉及台湾民间社会及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除论及家族、宗教与民间信仰、文学艺术、方言民俗之外,还独具特色地论列妇女生活、自然灾害与社会救济等内容。
第五卷: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甲午战争后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50年,殖民当局在台湾建立总督专制统治,构筑严密警察网络,实施民族压迫,复活封建保甲制度,控制台湾经济命脉,压制中华文化,开展“皇民化”运动等,广大台湾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坚持中华文化传统,冲破殖民者的两岸分离政策,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第六卷:现代。呈现最近70多年来,台湾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迁及两岸关系的发展演变,多角度呈现了台湾丰富且深刻的历史面相,也揭露了有悖于民族大义和历史潮流的分裂势力和活动。
《台湾通史》以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展示台湾丰富的历史文化,对于普及、深化和拓展台湾地区的历史研究,引导读者深刻认识台湾与大陆特别是闽粤地区不可分割的地缘、血缘、文缘关系,对于进一步了解台湾地区的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其出版发行,必将有力促进闽台文化研究,推进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同胞之间的心灵沟通与情感交融,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