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泉州市金融监管局日前发布的信息,近年来,在泉银行业机构主动推进数字化转型,积极践行新金融理念,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银行数字化转型是在社会和经济迈向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由数字技术驱动的银行产品和服务、客户经营、风险控制、运营模式以及与外部合作伙伴和生态关系的一次跳跃性演进,从而提高了对客户需求的洞察力,提供更加数字化的产品和金融服务。
一是积极创新,发展线上金融产品。泉州银行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上线“好税贷”“金鲤贷”等线上线下场景结合的贷款产品,实现了贷款产品全流程数字化,推进金融服务线上化、智能化、场景化。截至目前,金鲤贷已累计受理56215户贷款申请,自动决策通过19603户,最终面签通过13194户,累计授信金额超21亿元,用信余额接近10亿元,不良率仅为0.2687%。
二是深度融合金融服务,做优场景服务。泉州农商银行推出福农e购、福农e付等平台以及实施“支付+商超”“支付+医疗”“支付+校园”“支付+民生”等移动支付场景。目前,已拓展智慧场景应用类型9个,商户数276个,其中智慧医疗18个、智慧商超155个、智慧食堂49个、智慧停车8个、智慧宗教8个、智慧校园缴费16个、智慧社区14个、智慧殡葬4个、智慧景区3个。
三是线上线下一体化,做通服务渠道。农业银行泉州分行打造数字化营销体系,基于大数据“客户画像”为“千人千面”式精准营销打下的基础,加大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力度,实现线上、外拓和网点等多渠道营销。“惠农e贷”是该行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专门为农民设计的一款线上化、批量化、便捷化、普惠化的贷款产品。目前,惠农e贷余额122.11亿元,总量居全省首位,全省占比28.96%,比年初增量20.72亿元,增量居全省第二位,占比全省22.02%。建设银行泉州分行坚持“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的数字化经营理念,将数字化经营理念和业务发展有机融合,有力促进了综合经营目标的实现。创新应用票据电子眼、商户电子眼、扶贫电子眼等“电子眼”系列产品,用好“云工作室”“三惠合一”“学费云”等工具,微信、短信、电话外呼等非见面手段一体应用,及时发掘目标客户,提高客户触达率。
四是推进分析模型建设,做专智能风控。永春联社推动传统“专家经验决策”向“数据模型决策”模式转变,依据大数据分析,搭建智能风控体系,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精细筛分客户群体,结合内外部数据,优化信用风险评价体系、识别潜在违规客户。截至目前,信贷业务方面已拦截5096人次,拦截累计申请金额3.43亿元。
据介绍,下一步,在泉银行业机构将着力推进场景平台运营能力,提升数字化工具运用,构建特色商机模型,持续提升客户洞察、标签画像、渠道触达等数字化运营效能。(记者 杨朝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