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
第08版:闽南文化 上一版   
上一篇

俗语故事

“御前清客”的由来

  声和南音社正在演奏 郭雅霞/摄

  清初,泉州府安溪湖头出了一位宰相李光地,清朝康熙九年(1670)中进士,做过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兵部侍郎、直隶巡抚、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他不但勤于政务,还对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文学音律都有精深的研究。

  清康熙皇帝平时听惯了宫廷音乐、北曲高腔,便想换换口味,听听地方小调、民间音乐。有一天,康熙皇帝问李光地:“素闻贤卿家乡泉州号称‘八闽名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海滨邹鲁人杰地灵,有什么好音乐?”李光地就说要推荐一班南音晋京演奏。康熙皇帝问李光地什么叫南音,李光地说,南音又叫南曲、弦管,原是晋唐时节的宫廷音乐。后中原战乱,晋人衣冠南渡入闽,沿江而居,故江名晋江。宋朝时节,也有皇族迁居泉州,设南外宗正司管理,所以中原古文化也就传入泉州。再后来,宫廷音乐也流入民间,在泉州府的一府五县以及闽南一带流传,甚至随着华人也称做唐山人传到海外。康熙皇帝听李光地介绍,既新奇又欢喜,立刻恩准李光地所奏,召泉州南音晋京。

  李光地写信到泉州府,泉州知府马上派人选拔南音高手。有人说泉州桂坛卖范志神曲的吴老板发大财,起大厝建花园,一大家人无事情做,整日吃饱演唱南音,还请一些弦管仙教授,不如从这里选起。于是就首先在老范志里选最会唱、功夫最好的吴志来。后来泉州知府又深入各地,在晋江选了陈宁,南安选了傅廷,惠安选了洪松,安溪选了李义,五个人一个琵琶、一个二弦、一个洞箫、一个三弦、一个举拍,一凑即成。

  这五个弦管仙来到京城,李光地就将他们请入宰相府,住在里面,好好招待。有人传说那个时节康熙皇帝正好做六十岁大生日,李光地自己感觉南音好是好,就是慢潺潺,软绵绵,不适合贺寿闹热的场面,就暂时他们留在府中演练,暂缓晋献。直到有一天晚上,御花园风儿吹拂,花味微香,康熙皇帝正在饮酒赏月,李光地便叫五个弦管仙在宫外演奏南音。康熙皇帝正好有闲情逸致,雅兴正浓,忽然听见一阵一阵的弦管声,觉得特别清雅,特别悦耳,韵味无穷。李光地看到康熙听得很入神,就说这就是泉州的南音,康熙下旨速速召入宫来。

  弦管仙们进入皇宫,在皇帝面前演奏起《八骏马》《梅花操》,又唱《山险峻》《三千两金》《孤凄闷》,康熙皇帝听得龙颜大悦,就举起洞箫来吹。弹琵琶的原本是坐大位,赶紧起来让康熙皇帝坐,从此以后,吹洞箫的就坐大位了。

  康熙皇帝很爱南音,准备要将这五个弦管仙留在宫廷。五个弦管仙在宫廷里过不习惯,思乡心切,就在皇帝面前奏一首《归巢》。康熙听了,知道他们的心情,就恩准他们回乡,同时封他们为“御前清客”“五少芳贤”,钦赐宫灯凉伞,让他们荣归故里。所以,现时若是演唱南音,便一边摆宫灯,一边摆凉伞,桌裙或是横彩都绣“御前清客”。若是出演,也是宫灯凉伞头前迎,这些都是遵照古例,沿袭至今。(本版编辑整理)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