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上世纪80年代初,歌曲《我的中国心》唱遍全球,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心潮澎湃。在防控新冠疫情战斗中,海内外中华儿女拧成一股绳,携手并肩。如今再唱《我的中国心》,赋予这首歌不一样的内涵。
以“洋装虽然穿在身”为面的谜作不乏好谜,如薛道达(猜4字机构简称,外服中心)和孤影(猜4字机构简称,客服中心)的谜作,均应用“承上启下”法,联系下句“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扣合,“外”“客”皆借代“海外”,“服”别解“穿着”,“中心”别解“心在中国”,扣合丰满,别解到位,手法相似。如林清富(《诗经》一句,中心藏之)和黄松榆(5字舒婷诗目,安的中国心)的谜作,则不于面句上做文章,而联系下句“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扣合,“声东击西”,殊途同归,均称佳作。
拙谜借鉴他人手法而有所创新:即谜底延伸和卷帘倒读。
一是谜作源自生活。谜底“中意外套”是一句消费用语,指在选购服装款式时消费者对“外套”喜欢的感情,是生活中的常用语。“外套”是指“穿在最外可覆盖上身的大衣”,如皮大衣和军大衣等。谜底“中意/外套”是在谜材“外套”一词再前缀“中意”2字,属谜底延伸,动宾结构,语句通顺,契合实际。
二是谜格卷帘倒读。如以“中意/外套”顺读扣合谜面,则缺乏谜趣。而用“卷帘格”时,谜底倒读再顿读为“套/外/意/中”,则字字别解、趣味盎然。“套”由名词“外套”变为动词“穿着”,如“套件衣服”,拢扣面句“洋装虽然穿在身”;“外”由“外套”变为“外国”,由与“内、里”相对应的方位字变成与“洋”同义的名词,契合“中外”对应关系;“意”由形容词“中意”别解为动词“思念”,“中”由形容词“中意”别解为名词“中国”。谜底四字,两两分割,“套/外”直指谜面,平铺直叙,扣合得当,意犹未尽;前缀“意/中”二字,“思念/中国”的动宾短语扣合下句“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将《我的中国心》的中心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升华了谜作的思想性、艺术性。
有人认为谜底“中意/西服”亦可列中,窃以为“西服”不如“外套”准确。“套”“服”均有“穿着”之义,现代我国称欧美为“西洋”,简称“西”;而“外”与“洋”则泛指“外国”,囊括了“中国”之外的所有国家,涵盖面要大过“西”。一字之差,谬之千里,作谜也要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精神!谜底:中意外套
(谜作者/评析者:纪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