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第0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东埔村

东埔,清《西山杂志》(蔡永蒹著)载:“东埔称东波,谓东方大洋之波涛也。”《西山杂志》又载:“村人从渔而生,渔舟归来,鱼满于东畔之埔”,这是渔村丰年的景象,记录着东埔先民千帆云际、海阔天长谱写的渔村传奇。

文风鼎盛、依海而居、孝廉传家、忠孝报国、渔港变迁……东埔通过制作仿古木船、纺线织网做大滚等,再现古代耕海技艺,延续渔文化,见证“耕海牧渔”讨海生活,让更多人了解石狮丰富的海洋文化底蕴和闽南沿海捕鱼发展脉络。

记忆名片:渔文化

从古时的撒网而渔,到上世纪的乘舟牧渔,再到现在的机械化作业,东埔村的兴起都离不开大海的惠泽。而说起东埔渔民的捕鱼史,就绕不开定置网,这是让东埔渔业兴盛一时的捕捞方式。

定置网以两根桩(俗称“杢”)为定点,将网用绳子连接两边,固定设于近海水域,网张开后放在海流的横截面,依靠鱼群顺流而动的习性,使其引入网而捕之,定置网就是“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大海版本。

上世纪,东埔定置网盛行时,共有20多个生产队60多艘渔船进行作业,渔民会在9月份将数百个定置网安置在近海上,然后在翌年4月份将工具收起来,由于作业时间固定且不是很长,一般汛期就能有固定的渔获,而汛期一过,渔民就只能靠种地瓜过日子,所以渔民生活呈现“冰火两重天”。东埔有句俗语很形象地描述当时的情景:“十二月‘祠堂叠宫’、六月‘角石满泱(浪)’。”意思是农历十二月份渔民生活滋润,在米饭装满碗后还能在上面添点鱼肉,而农历六月份定置网歇工,渔民停工,碗里的几块地瓜晃荡在清汤里,就像海浪淹没礁石一般。

渔民又称“讨海人”,一个“讨”字道尽了渔民海上生活之艰辛,定置网作业在东埔早已消失,而老渔民之所以执意要将定置网作业重现,就是希望后人继承先辈劈波斩浪的拼搏意识和先人吃苦耐劳精神,有所作为。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