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白毫墨涛·张瑞图书法特展”在晋江市博物馆开展,并将持续至2022年2月15日。
张瑞图,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平等居士等。明代著名书画家,晋江青阳霞行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探花,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张瑞图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一起并称“晚明四大家”,他还与董其昌并称“南张北董”,在历代书画家中独树一帜。
据本次展览专家委员会委员、策展人康耀仁介绍,本次特展的策展工作自今年9月底正式启动以来,面向海内外相关博物馆、艺术机构和资深藏家进行广泛联络、征集展品,得到了各界的鼎力支持。最终展出张瑞图书法作品共50件(套),形制包括手卷、册页、立轴、扇面,材质则有绫本、绢本、纸本和石碑,涵盖张瑞图万历年间师承摹古期、天启初年的转化过渡期、天启后期的风格确立期以及崇祯年间的回归禅化期四个阶段。展品中既有公立博物馆的珍贵馆藏,也有从未公开曝光过以及曾在国内大拍创下天价的民间私藏。展厅按照张瑞图不同时期的书风进行布置。除了展览外,本次还配套举办了学术研讨会以及相关系列讲座。如此大规模和高规格的张瑞图书法特展,在其家乡晋江举办尚属首次,对今后张瑞图书画艺术的研究,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次张瑞图特展及其相关学术研讨的成功举办,堪称当代张瑞图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早在1991年,晋江籍张氏族人、台湾著名古器物学者张光远发表《明末书画奇才张瑞图的研究》,为当代张瑞图研究的开山之作。紧随其后的1992年,由刘恒编撰的《中国书法全集55——张瑞图卷》出版,对张瑞图主要书法作品进行了考释编年,并编订了年表,特别是撰写了《张瑞图其人其书》一文,对张瑞图生平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澄清,及其书法艺术成就的评价,是中国当代对张瑞图书法的系统性研究的开始。这一次,康耀仁策划了“张瑞图书法特展”,以书画鉴定学立场对张瑞图作品作了进一步梳理,依据艺术风格并参照文献史料,对存世作品尤其是大量无纪年作品进行排序与分期,并撰写了《张瑞图书风的四个阶段》和《张瑞图的签名特征及斋号题写的时间地点》,在张瑞图系统性研究中迈出了新的一步。这不仅是个案研究,也是明清之际断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为延续至今500年的挂轴书法成为主流的当代书法创作发展经验提供重要的参照。因此可以说,这一次的活动,不仅是福建地域书画史研究的重要事件,也是古书画史在当代研究的重要一环。
本次活动由中共晋江市委、晋江市人民政府主办,石狮日报社主办的《东方收藏》杂志参与协办。
(记者 李自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