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全国唯一一个以“福”命名的省份,闽南人与“福气”的交集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了。在闽南,婴儿的第一个“七夕”,有拜七娘妈为义母的习俗,因为有七娘妈的守护,孩子就能健康成长、福气常伴。
“七月初七拜七娘妈是非常有仪式感的。”永宁卫青年旅舍的店长阿斌曾记录下永宁古城居民拜七娘妈的过程。在闽南地区,传说七月初七是“七仙女”的生日,闽南人把“七仙女”称为“七娘妈”,因而这一天又称作“七娘妈生”。在农历七月初七当天,家中长辈要挂起七娘妈灯,准备七娘妈亭、胭脂、花串等物品,还要制作或购买糖粿,郑重地举行祭拜七娘妈的仪式。
“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七夕’要做‘新契’,意为拜‘七娘妈’为义母,到了十六岁,‘七夕’要‘洗契’,以感谢‘七娘妈’守护孩子长大成人的恩德。”永宁镇文史爱好者李显扬说,在闽南人的心中,“七娘妈”是美丽、善良、慈爱的化身。
时代变迁,七夕拜七娘妈的习俗仍备受石狮人重视。每逢七夕,八卦街上,祭拜七娘妈所需的糖粿、七娘妈亭、七娘妈灯、胭脂粉、红髻绳等物品热卖,热闹而温馨。这是长辈们对孩子的关爱,让这份由七娘妈守护长大的特别“福气”,常伴在咱厝娃左右。(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