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第08版:共享教育·家校互动 上一版   
下一篇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福建省石狮市第三中学 蔡芳茂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十一学校“中国教科院实验区骨干教师挂职研修”。为期两周的学习,我收获颇多,深刻地感受到这所学校的魅力以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十一学校的教育模式十分值得我们去借鉴、吸收、消化、应用。

在这几天的学习中听取了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和多名领导及老师的经验讲解。针对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组织机构变革与核心制度建设、选课走班的实施策略、过程性评价及自我诊断在个性化教育中的作用等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教学改革就应从课堂开始,不过不能只看课堂教学形式变化,应先根据学生的需求出发,分析他们的意愿,正确引导他们对今后人生进行规划,再将他们分类别,进入不同的个性化教学。在实施个性化的课堂教学之前必须制定个性化课程结构、个性化课程标准、个性化课堂评价(让过程化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个性化课程环境(设立学科教室营造学习氛围),但要保证教育改革的实效性,必须要有专业素养和德高望重的带头人和不遗余力的首席团队支持方可保证。

北京市十一学校的改革与李希贵校长有非常大的关系,正是他提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而不是教师自我展示的地方。而这位以教育改革出名的著名教育家,这次把改革的舞台放在了十一学校,而改革的大背景正是提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新课程改革。在一所特级教师集中的名校里提倡改革,压力可想而知。

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改革,全面诠释了该校创新育人模式的真谛,系统展示改革给学校带来的活力,读后令人振奋,令人鼓舞,令人深思。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考试分数、学校升学率,衡量教师与学生仅有分数这把标尺,课堂教学只注重教师讲,学生只是被动听,这种填鸭式教育教学方式不仅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特别是在当下社会心态浮躁、过分追逐功利化教育和过分强调分数的环境下,北京十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独树一帜,抓住了教育的核心、教育的本质,具有独特的样本意义和示范效果,给我们深刻的启迪。

北京十一学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第一位,以一切为了人的自由发展、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为己任,最大程度地保留学生的学习个性,针对每名学生的个性需求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学习潜能,给学生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十一学校国际部有车模、动漫世界、服装设计机械技术教室、航模学习室,还有体育馆、林月琴图书馆、音乐剧社、唱团排练厅、舞蹈排练厅、摄影棚、录音棚、造型基础室、艺术中心等活动场所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北京十一学校,设置了265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实践课程,75个职业考察课程,272个社团,60个学生管理岗位。这是北京十一学校教改的精髓,也是其改革的灵魂所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学生个性化,发现学生的需要作为育人目标,北京十一学校取消行政班、实行走班选课,拆掉讲台、实行导师制,实行扁平化管理和行之有效的过程性评价方案,真正实现了教育成为服务的思想转变。教育上,坚持教育的主体性,实施不被拒绝的教育,着力于培养志存高远、诚信笃志、行为规范、思维活跃的民族脊梁和社会栋梁。教学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创造条件努力让教室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之一,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重视教学常规,尊重教学规律,坚持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实现学生多向成才。把培养人、造就人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重点在于育人,其本源意义应该是激发人的真善美。北京十一学校教改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尊重学生主体、对学生未来负责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注重教育本质,彰显对学生个性、人性和生命的尊重。这是该校教改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其改革呈现一派生机的关键。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