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伟
《扇底风未尽》是一部融合高雅与通俗、学术与日常、唯识与唯美的精致之书,它展示了古今中外扇子的多样形态,道出了有关扇子的文化审美风尚。
扇子虽是小物,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史。扇子的工艺、形制、运用之道,显示出人类的文化创造性。扇子的存在与发展,与工艺史、社会史、思想史等都有着深刻的联系。
其实,扇子文化的变迁,通常就是社会某些层面的变迁。因此,扇子是一个很好的观察视角,让人看到其背后那些隐藏起来的意义与经验。这是因为,扇子是最具“渗透”性的物件之一,它既“渗透”于日常生活,又“渗透”于人类的情感体系。
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只是一个表层。扇子这种物件,深深地融入普通人(特别是电气化时代以前)的生活。无论富贵人家还是平民百姓,都持有它、使用它。扇子的“渗透”性更在于它承载着人类的情感,人类的情感和生活的意义,部分地寄托在扇子上。
因此,人们手中的扇子,脱离了具体的、实用的功能,增添了审美性、人格化。这是一种思维、情感的超越,是高明的心灵转化。可以说,借助扇子,人的精神空间得以大大拓展。
有关扇子背后所蕴含的一切,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到的审美特点。在其他文明圈里,扇子存在的时间亦不算短,也有丰富的形态之变,但它的作用似乎都没有超越实用功能。
扇子不是一种简单的物件,它鲜明地彰显了人们对生活、对情感的体悟。在小小的扇子上,我们可以看见人类的理想主义、感伤主义、古典主义,看到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