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
第08版:闽南文化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狮城诗联夜话

湖光山色揽繁胜

湖山锦绣,胜景高楼矗;

滨海繁华,春风市井新。

湖滨——千年古地,映照狮城缩影。高楼林立,拔地而起,熙熙攘攘的街市,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点亮每一个夜晚的火树银花,“不夜城”绚丽绽放这个城市的繁华。

喧嚣的闹市,一幢幢闽南大厝却安静矗立其中,“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富丽堂皇的四端堂,屋脊两端往上翘起,似上弦月,尾端分叉,如燕尾,这便是闽南古建中最核心的“燕尾脊”。垂檐飞阁,砖雕浮雕,勾勒出一幅再熟悉不过的闽南记忆画面。

小山揽翠觅秋迟,

鬼斧峥嵘岔道歧。

风动悬峰惊柱折,

藤缠怪石摘星危。

落花香散桃源艳,

列幛天开一线奇。

霞客今宵邀共醉,

笛声伴我梦中痴。

漫步而上风炉山,湖光山色环绕这一隅幽境,怪石嶙峋,千姿百态,“睡狮枕峰”“仙猴攀树”“天蓬望月”……一块块惟妙惟肖的石头聚焦这座小山丘的神话故事,引人入胜。“寒露秋浓野寺深,晨钟远绕入枫林。青苔蔓处窥尘世,梵唱鸣时见佛心。一柱檀馨澄喜怒,三千白发任浮沉。菩提本就无他物,何必虚名悟古今?”草木掩映处,香烟缭绕中,暮鼓晨钟敲响一座座寺庙的虔诚。

三人行大道,唯望群星昭日月;

小雅颂国风,长铭礼义谱春秋。

社会因学而盛,国家因教而兴。在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里,这副冠头联诠释了学校的独特文化内涵,“三”为数字,“小”字难显大气,但上联取自《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下联取自《诗经》中“风雅颂”,而“雅”又分为大雅小雅,是以此联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特色,符合其性质,又展现磅礴气势。“琼楼生玉树千枝蓓蕾,林苑诵书声万里春风”“湖光杏苑时雨芝兰沛,滨海黉门畅风桃李馨”等一幅幅文字,铸就重教兴学的胜景,纷纷呈现教育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

长歌沃土沧桑梦;

福泽狮城碧水心。

地名固有来历,叠加岁月变迁。走入长福,据考这个地名过去实为塘岬,岬是伸向水中的尖形陆地,佐证了与当时著名水利工程龟湖塘紧密相关。宋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泉州郡守蔡襄助成洛阳桥工程,倡建晋南七首塘水利工程,颇得百姓爱戴,建塘之始,遂立塘规。龟湖塘灌溉了周边的千亩良田,确保十方丰收。在一池湖光荡漾中,永远润泽了这片干涸,永远铭记为百姓做出的贡献。而“塘岬”改名为长福,也正是千家万户最纯朴的希望——长久幸福。尔今,沧海桑田,捧起这一抔热土,仿佛依稀看到伫立于龟湖塘边的蔡襄,顶着斗笠,披着蓑衣,满怀深情地注视着这片水土。

湖光、山色、都市的繁华,在这里水乳交融;宜居、宜业、百姓的幸福,灿烂一城的霞辉。(洪亚怀)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