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经市政府同意,我市又有一条道路正式命名。新命名的道路为锦蚶路,南起沿海大通道(锦尚段)与原锦蚶路交叉路口,北止沿海大通道(祥芝段)与原祥鸿大道交叉路口,横跨锦尚镇、鸿山镇和祥芝镇。(详见2月20日《石狮日报》一版)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发展,城市规划步伐加快,新道路相继建成,需要命名的道路也相应增多。可能有人会认为,路名能用就行,何必纠结?其实,实用性并不能只针对本地人,路名应该照顾到更多群体。同时,路名是一种特殊资源,体现着历史文化、时代特色、城市品位和政府管理水平,甚至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走向。因此,路名既是刚需,也是城市的记忆和名片,其规范化是很重要的工作。
然而,路名的规范化并不容易,纵观全国各地,道路重名问题、由方位命名法产生的路名问题、部分路名字词怪异等乱象层出不穷。例如有的城市直接以经纬之义将城市道路取名为经一路、经二路;有的路名用生僻字或读起来拗口,迥波巷、沙挞西路、孖塘东街等,难以清晰表述。虽然这些路名的理解、表述难度因人而异,但总有人受到干扰,对城市形象也不一定能起到正面作用。
笔者认为,往小了说,路名是城市形象的一个方面;往大了说,路名也是城市文化的一种体现,道路命名应该慎之又慎。建议道路命名的相关部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广纳民智,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更要提高新生路名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笔者了解到,有的城市为进一步落实地名、路名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地名文化和地名公共服务水平,专门成立地名专家委员会。同样,石狮市也可成立类似组织或智库团体,开展地名、路名历史研究与图录典志编纂;组织专家基层调查,挖掘地名与路名关联性及相关人文底蕴;与其他市、区的相关机构合作召开沙龙会,形成交流机制;参与讨论石狮道路的命名、更名、销名……总之,成立类似的组织将有利于石狮路名的整改与规范,形成相关理论服务于后续管理,也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
纵观国内外道路命名的历史及后期效应,路名不仅是城市文明的“化石”,更可能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生产力,多少城市以路名取胜,提高城市景点知名度,推动旅游业发展,如长沙芙蓉巷、成都宽窄巷。同样,当前的石狮正历经日新月异的发展建设,民众的交通刚需、全域旅游的发展,都要求石狮城市路网更加完善,道路命名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道路命名、更名、销名等工作既要有文化保护意识,又要甩掉历史包袱,合理使用多种命名法,调动多方智慧,以道路规划与命名的有机协调,全面推动石狮城市建设。
(木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