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悦读·菁菁校园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学批评的返场

□罗索

何平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院批评家。近五六年来,他主持《花城》杂志“花城关注”栏目,召集“上海—南京双城文学工作坊”,主编“现场文丛”和“文学共同体书系”,影响着当下文学生产和生态,致力于重建文学批评的对话性和公共性的批评理想。

何平的新作《批评的返场》,即基于当代文学史和大文学观的整体性,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勘探并重绘全景式的中国当代文学地图,是一部文学现场的原生档案。

《批评的返场》分为“思潮”“作家”“现场”三辑。“思潮”是作者对改革开放时期,尤其是近二十年来中国文学整体的观察和思考;“作家”是一辑个案研究,作者以五位当代作家为样本,反思中国当代作家的审美创造;“现场”是一份私人文学档案,收录作者所主持的三十期“花城关注”栏目的总评。

何平以批评家的审美敏感和独立判断,梳理和辩识丰富的文学现场,提取新的文学风尚和审美经验,关注重要文学议题,如地方性和世界文学、传媒革命、AI技术对文学的影响、文学代际和青年写作、当代文学的历史逻辑、多民族文学和文学共同体、新兴文学样式等,从文学的时代议题切入,实现文学批评返场当代文学以及它所关联的现实生活,彰显文学批评有态度、有温度、有感情的有效性和现实感。

在何平看来,批评家扎根文学现场,参与文学生产和文学史建构,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重要传统。正是秉承这一传统,《批评的返场》在理念、姿态、实践、范式和文体等方面,都呈现出独特的个人批评风格。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