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活跃在各个核酸采样点的医务人员,给市民群众留下深刻印象,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为“白衣战士”。但你是否想过,还有很多“白衣战士”在幕后默默付出。今天,带大家认识一位病毒“侦察兵”——石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检验师、共产党员蔡雪阳。
每天在高危环境下连续工作近10小时
每天,她都要穿上厚厚的、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戴眼镜,又要戴护目镜,还有鞋套和手套,全副武装,在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连续工作六七个小时,甚至10多个小时,才能完成一批次样本的处理和核酸检测工作。
每次要进负压实验室前,因为怕中途想上洗手间,雪阳和同事都不敢喝水,只能吃一点东西垫一下肚子。进入负压实验室,雪阳和同事先把需要的试剂耗材整理好,就开始在生物安全柜里,将标本加到核酸提取试剂板中,加完90份标本、弱阳性质控、阴阳对照,将提取板放入提取仪中进行提取。提取结束,将提取液取5微升加入核酸检测反应体系中,震荡离心,从传递窗送出到3区上PCR仪器进行扩增、数据分析。
工作中,她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得半点含糊。稍不小心,就有可能被感染,后果不堪设想。
平常,一天送来的核酸标本,只有500份左右。这段时间由于疫情,每天的标本都在增加,平均每天标本有六七千份。雪阳和同事主要检测的标本是重点人群,各个隔离点隔离人员,封控区入户采集人员标本,部分大人群标本,还有混管阳性复测标本,她们接收的标本复杂多样,但是都要求尽快完成检测。一个班次检测流程下来,耗时六七个小时,长的有时要10多个小时,能检测20多板,2000多份的标本。每次检测结束脱掉防护服,感觉呼吸顺畅了,但手脚酸软,腰背酸痛,她太累了,只想躺在床上缓缓。
与病毒赛跑只为一双双期待的眼睛
每次做实验时,雪阳都想着速度能快点再快点,这样就能多检测一些标本,能早点完成任务,后面的同事也能轻松一点,但是随着一天一天高强度的检测操作,太疲惫了,加样的速度慢慢降下来。3月24日晚上,走进实验室,雪阳头很晕,很难受,整个脑袋一片空白,就只是机械地排好标本,准备加样,由于头晕,她只能额头靠着生物安全柜的工作窗玻璃,然后集中注意力,准确将标本加入提取孔,起来拿耗材的时候,有点恍惚,脚步有点飘。领导在外面看到了,心疼地一直催她先出去,但是看到那么多的标本,雪阳还是想再坚持一下,多消化点标本。
每天除了在2区检测标本,还要配试剂,整理检测、提取试剂,帮忙PCR上机扩增检测,登记检测结果,核对阳性标本信息,整理好阳性标本送泉州市疾控中心复核。天气冷还好,天气热穿着那套防护服,负压实验室开着空调,也还是像在蒸桑拿,汗从头上流到眼睛里,眼睛睁不开,戴着护目镜,又擦不了,很难受,只能使劲眨眼睛缓解一下。结束工作出来,脱掉防护服,里面的绿色洗手衣都是湿漉漉的。
“做实验的时候,都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要么进去的时候是白天,出来时是黑夜,要么进去的时候是黑夜,出来时是白天。做完实验只想喝水,长时间挨饿,都饿过头了,反而吃不下饭。”雪阳说。
雪阳有两个孩子,大女儿上一年级,小儿子上幼儿园中班,她已经有10多天没见到孩子们了。
雪阳的丈夫,曾经也在检验科工作,他深知妻子工作的艰辛。本次疫情,夫妻俩相互关心,相互鼓励,双双坚守在抗疫一线。
(记者 张军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