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12日晚,老周突发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被家人送入泉州市第一医院东街院区急诊科。经过1个多月的系统治疗,在泉州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和心内科等MDT团队的共同努力和精心照护下,老周意识逐渐恢复,心衰得以纠正,肺部感染得到控制,肝肾功能也恢复正常,病情逐步好转,近期准备安排出院。
经检查,老周患的是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将其送入导管室,心内科团队紧急为他进行手术。通完全闭塞的左前降支,并在血管内放入两个支架,保证血管的持续畅通。介入手术后老周转入心内科监护室。3月14日中午,老周突发心室颤动、血压测不出。重症医学科及心内科快速组成MDT团队,对老周进行积极抢救。经过长达半小时的心肺复苏、多次电除颤,老周恢复窦性心律,但仍处于昏迷,且出现严重心源性休克,团队迅速护送其转入ICU监护并作进一步抢救。在ICU,老周反复出现室颤、室速、无脉性电活动。时间长达4天,医护人员为其累计电除颤40余次,病情万分凶险。
该院重症医学科曾海文主治医生介绍:“当时老周反复恶性心律失常,更是继发意识障碍、重症肺炎、肝肾损伤、胃肠道损伤等多器官功能障碍,但是医生和家属从来都没想过要放弃。”在团队的坚守下,老周病情逐渐改善,意识逐渐清楚,心律稳定,休克纠正,脏器功能亦逐步恢复,3月26日撤离呼吸机拔除了气管插管。
但此后,老周再次出现心室颤动、昏迷、呼吸及循环衰竭,病情再次急转直下。重症医学科及心内科MDT团队再次积极抢救治疗,医护人员为其累计电除颤近20次。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周的病情恢复稳定,逐步撤离器官支持设备,4月3日拔除气管插管后转入心内科普通病房作进一步康复治疗。
据家属回忆,3月8日,老周出现活动性胸闷,并伴有气喘、出汗、咳嗽等症状。以为能够自行缓解,服用药物,没有就医。但老周的情况越来越严重。3月12日晚,出现严重的胸痛、气促症状,才赶忙送医。
心内科林守卫主任医师提醒市民,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最严重、最棘手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必须及时进行有效的电除颤,24小时内发生超过3次电除颤业内俗称为“电风暴”。持续4天的“电风暴”现象在临床上极为罕见。
(记者 洪亚男 通讯员 曾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