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 吴曦翔
安庆博物馆收藏的这枚太平天国背圣宝钱(见图),为宋体套子钱中的当十钱,黄铜质,阔缘;“天”字长横划,“国”字从王;折值当十。是钱直径4、孔径0.9、厚0.2厘米,重量17.2克,字口清晰,钱体较大,1999年由市文物商店拨交,现被定为三级文物。
太平天国背圣宝钱,是太平天国钱币最常见的一种,属于太平天国中期铸币,通常有宋体、楷书、隐起文系列等版式,还有不成系列的小平钱,各类版式较多,其中,面文“太平天国”直读,其背“圣宝”,有横、竖写之分。
据《贼情汇纂》卷十记载:“癸丑(1853)六月,贼在江宁于所虏铜匠中觅得能铸钱者十二人,封四人为铸钱匠,职同指挥,设厂开炉鼓铸。其大小如番钱,正面天国圣宝四字,幕无字,铜匠迫于威胁,既不谙又不愿,铅铜不均,铸不如法,屡铸皆不成轮廓,字亦模糊莫辨,遂停止。”这说明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定都天京之后始铸币,南京成为当时太平天国时期主要的铸造钱币地,苏州、杭州、绍兴、嘉兴等地亦有铸造。所铸钱的年份大致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元年至五年;中期六年至十年;晚期十一年至十四年。此以1864年天京陷落为止,作为十四年计算。
早期铜钱,面铸“天国”、背铸“圣宝”字样,版式有小平钱、当十两种,还铸过背为“通宝”的当十钱,后来铸造面为“太平天国”、背为“圣宝”的大小四等钱,其中以小平钱居多。晚期,在浙江地区还铸过面为“天国太平”、背为“圣宝”,面为“天国圣宝”、背为“太平”,面为“太平圣宝”、背为“天国”等多种小平和当五钱币。另外,也制作有镇库钱、大花钱等非流通的钱,面背也铸有“太平天国”“圣宝”字样,作为镇库和赏赐之用。
就质地、版式而言,太平天国背圣宝,也分金币、银币、大钱、中钱、小钱诸种。金币状若铜钱,中间的方孔未穿透。银币分大小两种,小者如小铜钱。金、银币并非流通货币,主要作为赏赐、馈赠之用,铸造较少,传世品稀少。非流通的大钱有镇库钱、大花钱。镇库钱,顾名思义,镇守库存,是古代铸币特定品类属性,指在开铸钱币之前,先铸造一种带有年号的特大型超重钱,以镇钱库邪恶之用,古代铸钱局在正式开炉浇铸某一(国号、年号)制式的钱币前,为进贡、纪念、辟邪而先行特制的大钱,一般搁置在库房货架上固定摆放,或置放在带锁装具的上方悬挂,可以起到账实总数对照的标记作用。太平天国镇库钱,质地考究,制作精美,硕大厚重,放置库里,不作为正式货币参与流通,仅作为纪念和辟邪镇库之用,存世绝少,能流入民间的更是凤毛麟角。大花钱是太平天国时期铸造的一种纪念性币,为天朝重大庆典时铸造的庆祝用的钱,作为馈赠朝中大臣和赏赐外宾的纪念品,非流通货币,存世也稀罕。通常大钱量重、质佳工良,钱币严整划一、尤其精美,胜过清朝“咸丰通宝”“同治通宝”,故在清朝统治地区广为流通。太平天国的后期,苏州、杭州等地也有铸造,但品质已经逊于前期所铸。中钱有当百钱、五十钱、十钱多种,轮廓似外国银元,每枚约重五钱、六钱、一两不等。小钱当一文,是当时太平天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因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大量存世的钱币遭到销毁和破坏,为此,大钱存世稀少,现存的流通币,均分为小平、当五、当十、当五十四种。
魏建猷《中国近代货币史》中曾说:“太平天国的币制系摹效清朝的制度。”“至其所以于小钱之外亦兼铸大钱,或者是为了抵制咸丰大钱。”有关太平天国钱币换当价格问题,换当价格是指小平、折五、折十、折五十的大小钱之间的换算价值,虽然现有文献资料尚未发现某钱当几的明确记载,这说明当时制币上没有标明记值,但是太平天国的套子钱,参照清币换当体系,换当价格明显,因此并未受到影响。
太平天国钱币的种类繁多,按照钱文书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楷书字钱类;二是宋体字钱类;三是隐起文钱类。国内太平天国钱币专家马定祥根据已发现或者机构、藏家珍藏的各类别版式,按照钱文、质地、铸地、折值、版式、流通等归类,大致分为折十钱、小平钱、套子钱、折五钱、铁钱、铅钱、错范、祖钱、母钱、镇库钱、大花钱以及刻花、私铸、冥钱等二十五种类。其中的套子钱,是指同一类型而大小不同的当一、当五、当十、当五十钱,这四枚组合的整套钱币。而宋体套子钱,是太平天国天朝首创的第一套钱,分小平、折五、折十、折五十,共四等,后来苏州、湖南也都铸造过这四等套子钱,只不过在书法、制作、大小、厚薄等均有所不同。宋体套子钱中,天字上面一横都是长划,大小钱中大多是青铜质,其中以黄铜铸的宋体小平钱,较为少见。
已发现的太平天国文物上,宋体字与楷体字,均是当时行文中最流行的书体,尤其在公文、印章上,宋体字更加普遍常见。在太平天国中期前后,才开始采用宋体字作为钱文,这些宋体套子钱,当时都是在都城南京附近所铸造。当时的衡阳也采用宋体字铸的太平天国大小钱,浙江也曾铸造过宋体字小平钱,那已经在太平天国的晚期了。楷体套子钱,字体的笔画形态,基本上还是从宋体的钱文演变过来,在书写上,每一字的划末,不作顿势,笔画匀称,且无粗细,天字上一横都是短划。而所谓的隐起文钱,实际上也是楷体钱的一类,是这种体的文字笔画,时连时断,时隐时现,从文字笔画上看只是有大小肥瘦区别。太平天国背圣宝钱以宋体、隐起文系列较少见,楷书系列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