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条宽广的河流,每个人在奔流不息的一生中,创造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古往今来,无数经典文学作品都在追寻生存与生命的意义,试图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寻永恒价值。鲁敏的最新长篇小说《金色河流》正是这一文学母题的“当代回响”。
鲁敏,当代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六人晚餐》《奔月》《虚构家族》《墙上的父亲》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冯牧文学奖等。
《金色河流》首发于《收获》长篇2021年秋季卷,出版之前便已获得首届“凤凰文学奖”的“评委会奖”,上榜中国小说学会2021年度长篇小说榜单,受到媒体与读者关注。日前,《金色河流》精装单行本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鲁敏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改革开放的同时代人,她以作家的身份自觉书写时代华章,直面不同个体在当代所面临的真实选择,记录流金岁月中的温暖光影,致敬激流勇进的当代“人世间”。
《金色河流》选取改革开放后民企蓬勃发展背景下的第一代创业者为主人公,以近40万字的篇幅,借助一个家族40年间的故事,书写壮美的物质创造与接力流传,折射出从传统走向开放和现代的东方财富观与代际心灵史。
鲁敏曾表示,这一创作题材在她心中已酝酿了二十余年,在创作前她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近四十年的“年代大事记”中查找有价值的“时代信息”,阅读了许多历史资料、学术著作、昆曲剧本等,以便更好地把握小说里人物的特点。
在《金色河流》这部小说的创作中,鲁敏回归厚重的现实主义题材,将时代典型面孔置身流动中的历史长河,描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百姓的“物质创造史”与“心灵嬗变史”,呈现勃勃生机的时代基调。
《金色河流》以家族叙事为切口,通过穆有衡一家两代人的故事,放眼时代发展,以大历史格局穿透个人的生活史,详细铺展改革开放以来的“特区成立”“民企涌现”“国企改制”“下海经商”“深交所成立”“结对助学”“昆曲复兴”等时代关键词,细致讲述一个关于道德情感、物质创造与时代多频共振的故事。
作为“70后”一代的领军作家,鲁敏一直致力于探索人类精神与思想深处的隐秘所在。鲁敏的写作既讲究传统叙事,又蕴含着思辨主题,极富试验精神与现代性。可以说,《金色河流》依然延续了鲁敏“精神性写作”的脉络。
《金色河流》以充满意识流的内心独白揭开现实的多维面相,以多声部叙事呈现波澜壮阔的时代景观,以技艺纯熟的小说笔法、饱满充分的文学经验、纵横捭阖的现实视野,生动地呈现出改革开放40余载的社会变迁与时代精神。
同时,《金色河流》还通过昆曲团团长的故事,记录了六百年昆曲剧种在当下文化消费场景中的守望之路,书写从物质到非物质的代际相传,形成小说中具有点睛作用的“传承”主题,描绘出一幅壮丽的时代画卷。
(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