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拳是福建八大拳种之一,受到南少林尚武之风的熏陶,历史悠久。2008年,五祖拳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闽南一带流行最广的一个拳种,五祖拳和石狮的渊源颇深,咱厝五祖拳传承人周盟渊,于近日荣获省武术家协会颁发的“突出贡献老武术家”称号,今年79岁高龄的他研习五祖拳已70多年,撰写了9本关于五祖拳的著作,累计超过200万字。
1 五祖拳始于明末清初
周盟渊介绍说,五祖拳是一种架式短小、拳法多变、拳势激烈、劲力浑厚、刚强勇猛的武术拳种。五祖拳相传始于明末清初,由“少林五祖”编创而来,分为“太祖、罗汉、达尊、行者、白鹤”,近年研究成果表明,清末晋江人蔡玉明创编了现今流传的五祖拳。
五祖拳精密而重实际,外形简单易学,讲究实用,直截了当,少见花招,各拳自有风格和独到之处,由于拳风近似,可以通学兼练。五祖拳强调以谦为本修身养性,所谓“欲学拳术,需学善性。欲求善性,修身为本”,在传统武术中独具人文关怀。五祖拳除盛传于福建、台湾、香港等地区外,还远传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成为泉州武术的支派,也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盟渊出生于五祖拳世家,他外曾祖父是蔡玉明的首座弟子,而他自幼随父学习五祖拳,至今已有70多年,他和父亲曾多次参加省级和全国的武术观摩比赛大会及武术调研工作。如今,年近八十的周盟渊仍在整理、撰写五祖拳的相关资料。
2 41年撰写9本五祖拳书籍
2020年,由周盟渊撰写的《五祖拳汇宗》一书正式出版,这本书历时5年时间完成,字数多达一百万字,是周盟渊撰写的第9本五祖拳相关书籍。
“撰写《五祖拳汇宗》的念头是在编写《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之《五祖拳》一书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周盟渊说,《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经中国武术协会审定出版,并由国家体育总局与中华体育总会进行实施、推广、普及,五祖拳有幸被选为《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12拳种的一种,迎来了百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
2008年,周盟渊应邀主编《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之《五祖拳》一书,为了尽量做好编写工作,他对五祖拳法的各种内涵进行一番“翻箱倒笼”地寻找、整理、归纳、分类,按大纲的要求尽量去做好每一个段位套路的编写。由于大纲规范要求的限制和套路动作的限定,有不少整理出来的内涵都不能写进“段位教程”中去。这虽然有点遗憾,但却勾起了周盟渊全面整理五祖拳资料的念头。“我在完成《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之《五祖拳》一书的编写之后,结合了四代嫡传对五祖拳的感悟和经验,便着手从历史到考证、从传承到分布、从拳法到兵器、从套路到散手、从功法到技法、从单练到对打、从外练到内养、从拳理到哲理对五祖拳进行较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周盟渊说,度过了五年艰辛而有趣的笔耕岁月,方完成这《五祖拳汇宗》的编写。
事实上,自1981年,周盟渊就开始撰写第一本五祖拳相关资料,至今41年时间,他撰写了《南少林五祖拳》《南少林五祖棍》《防身制暴108招》《五祖拳制胜奇招》《达摩易筋经-南少林养生功初级功法》等9本武术书籍,总字数超过200万字。
3 笔耕不辍只为传承五祖拳
“1970年大学毕业后,我就产生了把五祖拳的功法、套路等资料进行收集系统梳理的想法。”周盟渊说,小时候跟随父亲练习五祖拳,只当作是爱好,大学毕业后,他意识到五祖拳是中华武术中的瑰宝,也是闽南文化的一部分,觉得自己有义务将五祖拳传承下去。彼时,关于五祖拳资料非常少,周盟渊就和父亲商量,一起收集整理五祖拳的资料,并于1981年,响应国家号召,动笔开始写第一本关于五祖拳的书籍。“那时候全部是手写,第一稿50万字,第二稿也是50万字,第三稿我才让朋友们帮忙抄写。”周盟渊说,写第一本书用了一年多时间,经常从早上写到深夜,但他乐在其中。
“开武馆能教导的学生有限,但是撰写教材可以让更多喜爱五祖拳的群众受益。”周盟渊说,2007年《全国武术段位制工作会议》决定启动编写《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相继聘请了100多位有代表性的民间武术传人和专家、学者,启动了段位考评内容的创编和配套教程的编写。当时,周盟渊作为五祖拳的执行主编,也前往郑州参与编写。为了配好教程中的插图,周盟渊专门跑到福州,手把手教几名年轻的武术冠军练习五祖拳,再将他们演练的动作拍照取像,作为教程插图。
至今在优酷、抖音等视频平台上,还能看到不少周盟渊表演五祖拳的视频,也为网友们学习五祖拳提供了参考。近年来,我市也十分注重五祖拳的保护和传承,如鸿山卢厝村开设五祖拳暑假班,多所学校邀请五祖拳传承人进校园传授武艺,“非遗日”举办五祖拳展演等等,让市民群众能够近距离感受五祖拳的魅力,让这一非遗文化源远流长。(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