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 张蒙
郭尚先(1785—1832),字元开,号兰石,又号伯抑父,斋号芳坚馆、曾默庵、盍孟晋室、守元有居、思无邪斋等,福建莆田城内书仓巷人,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诗人、画家。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与林则徐同榜,授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光禄寺卿、大理寺卿。郭尚先家学深厚,一生精于学问,精通诗词、书法、绘画、篆刻等,有“四绝”之称。著有《增默庵诗文集》《芳坚馆题跋》和《芳坚馆印存》等。郭尚先因人品贵重、政绩斐然,故与同时代的尹秉绶父子、林则徐、顾莼等名流过从甚密,对其书法风格有很大影响。
新乡市博物馆藏清代郭尚先行书条轴(见图),纸本,纵170、横92厘米,属于国家二级文物。书法内容为:“吴真有游飞英寺诗云:‘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非亲到吴越者,不见此景佳处也。”左侧有题款:“郭尚先”,下钤印两方:上方为白文方印“郭尚先”,下方为朱文方印“兰石”。
其诗句出自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这是一首纪游诗,记载了苏轼与友人端午节遍游湖州诸寺所观所感,描写了湖州五月之景,如卞山山色之佳,震泽(即太湖)烟波浩渺之壮阔。与苏轼同游者有秦观,秦观亦写诗《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以纪。
飞英寺是指今浙江湖州的飞英寺,原名上乘寺,因“飞英塔”改名为飞英寺。赵孟頫曾登临赋诗,苏轼任湖州太守时,也曾多次登临飞英塔,并作诗记录,《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即为其一。
郭尚先书法名重当时,深得嘉庆帝赏识。其书涉猎诸体,尤以楷、行为长,更以行书成就最高。该件作品笔墨之间相互映带,细若游丝,笔断意连,结体多变,布局灵动,正欹相倚,浓淡适宜,且气势连贯,浑然天成,呈现出雅逸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