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环路边,重新改造提升后的港塘农贸综合市场,顶部设置了新挡板,为摊贩和购物群众遮阳又挡雨;每个摊位都新装了电表,摊主缴费后才可以使用,“这样可以有效规避乱拉乱接电线的隐患,提升农贸市场用电安全。”港塘村党委书记陈发展说。
当然,对于港塘村来说,最重要的是,自今年初举行租赁权拍卖、将农贸市场以市场化方式对外承包后,在促进管理改善之外,更一举将租金收入提高到了114万元/年,较之原来村委会自营时期增加了40余万元。
这一蜕变背后,是灵秀镇在去年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后,以全市村级组织擂台大比拼活动为抓手,鼓励、引导各村(社区)新班子立足村情、勇于探索,用好现有资源、增强造血功能,推动兴产、强村、富民。在镇里支持、指导下,港塘村“两委”通过转变农贸市场经营方式,推动村财破百万,率先交出一份漂亮答卷。
记者获悉,建于2010年的港塘村农贸市场,占地9.1亩,有摊位90户、店面52间,主要服务于本村、曙光社区以及附近的晋江村民。村委会自营时期,年租金在60余万元,这也是港塘村村财的主要来源。
然而,自营也有自营的烦恼。“村委会人手有限,日常基层事务又很繁忙,没有那么多人力、精力去管理,只能外聘工作人员帮忙,协助催收租金、整理财务、协调各类纠纷。”陈发展说。除了聘用人员、农贸市场的水电费这些显性成本,一些摊户拖欠租金、占道经营甚至私接电线,还在无形中增加了村里的管理成本。
如何破题?新班子上任后,在镇挂村“两委”、下村干部等的支持和引导下,在现场走访、群众座谈、村“两委”研究后,决心转变经营方式,将农贸市场对外承包。思路一转天地宽。2022年1月份,村委会与承包方正式签订合同,租金达114万元/年,这让港塘村一举跨入“百万村”行列。
改变是实实在在的。灵秀镇相关负责人帮忙算了一笔账:对村委会来说,极大减轻了管理精力投入,以及因管理产生的人、财、物成本,节约了农贸市场的水电费支出。对农贸市场环境而言,则实现了新的提升。“一方面,承包方设立了农贸市场管理处,在本次疫情期间,防控和管理很到位。”该负责人介绍,另一方面,承包方另外投入60万元,重新布设了市场内的水电线路,实现一摊一表,并在近期加装了遮阳板,在规范管理的同时,也提升了群众的购物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村里部分群众有创业想法,却受限于自身经济条件而难以实现,村党委在与承包方探讨后,决定将部分摊位设置为公益摊位,以半价的租金出租给本村有志于创业的贫困户。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支持、引导村里用好相关扶持政策,对农贸市场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提升,完善相关功能配套,持续提升管理水平,让群众收获更多获得感。”灵秀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 康清辉 李荣鑫 通讯员 杨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