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2022年高考成绩陆续发布,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已开始。不同类批次对应的填报志愿时间各不同,考生们要做好时间安排和准备工作。填报志愿的时候,也是骗子蠢蠢欲动的时候,考生被骗,可能影响考生一生。本文梳理了几种常见骗局,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花钱改分数骗局
骗子声称自己有关系,能更改考试成绩,收到钱后便会销声匿迹。
假冒专家指导填报志愿骗局
骗子假冒“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利用中介或网站、App等对考生进行志愿填报指导以骗取钱财。
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局
骗子冒充高校招生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生活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
提前批次录取缴纳学费骗局
骗子冒充某大学招生办给考生及家长打电话,声称本学校为提前招生,如果想被录取,需要提前缴纳学费,否则或被退档,无法录取,后果自负。
交钱获取“指标”骗局
骗子打着招生机构“有内部关系”等幌子,称可通过交钱换取“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等。还有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骗取钱财。
申请助学金等骗取押金骗局
骗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以符合“奖学金”或“高考补助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假冒军校招生骗局
骗子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国防生”的幌子,许诺学生毕业后可安排到部队工作,从而收取所谓的自主招生费、定向培养费、委培费等,进行非法招生诈骗。
“定向招生”“预科生”骗局
骗子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骗考生和家长,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所谓“定向费”,以诈取钱财。
“特殊类型招生”骗局
骗子以“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为幌子行骗。他们利用特殊类型政策,声称可以搞到特殊类型招生资格,然后拿假资格证书蒙骗考生家长。
教育部近日还发布预警称,社会上有机构或个人向考生和家长开展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活动,存在政策解读不精准、信息提供不准确、费用收取不规范甚至诈骗等问题。对于这些骗局,考生家长要保持高度警惕,一定要擦亮双眼,通过教育部官方和正规渠道查询信息。除了高考填报志愿常见的骗局,进入大学校园也容易遇到校园诈骗。如金融类诈骗、交友类诈骗、刷单类诈骗、游戏类诈骗、冒充身份类诈骗等。对于如此多样的诈骗手段,不管什么手段,最后的目的都是钱财,因此我们要谨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大家如果遇到诈骗,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郭国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