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是青铜器中地位最重要的器类,是当时社会上层进行祭祀、宴飨等活动时最重要的礼器之一,同时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用具。关于鼎的用途,考古发掘出土的鼎的底部与足部常还保留着烟炱的痕迹,说明鼎当是炊器,用来煮熟食物的,这就是《玉篇》说的“所以熟食器也”。当然,鼎还可以用来煮水或作为盛器装肉以及一些调味品。
鼎最常见的器型是三足、两耳,如果是方鼎,则四足两耳。方鼎的造型始见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方鼎,一改史前陶鼎均为圆形、三足的传统,表现了二里头文化新的精神追求。当时的制陶技术并不便于制造方形器皿,因此推测二里头文化的陶方鼎应是模仿青铜方鼎,只是目前还没有发现二里头文化的铜方鼎。最早的青铜方鼎出现于商代早期,郑州张寨南街窖藏坑出土的这件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商代早期铜方鼎(见图)。方直严整的造型、粗壮稳固的柱状四足、高大的体量,赋予方鼎特有的雄壮威严的气势,与方正严整的王都隐隐呼应,释放出强烈的礼制诉求。
此器硕大的体型、复杂的结构对青铜冶铸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体现了商代早期的复合范冶铸技术趋于成熟。外壁装饰的兽面纹可溯源至新石器时代晚期,但商代青铜礼器的兽面纹将神秘、狰狞的神性内涵发挥到极致,充分体现了青铜礼器沟通人神天地的功能。
这件青铜方鼎堪称是造型艺术、装饰艺术、礼制内涵三者和谐统一的典范之作。(王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