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 张剑
在中国瓷器鉴赏中,素瓷和彩瓷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取向。釉上彩绘瓷发源于北齐,成熟的器物始见于唐代长沙窑,宋代磁州窑则将此工艺技术发扬光大。北宋时期,北方著名瓷窑磁州窑所烧造的白底黑彩、白釉红绿彩、白釉绿彩等品种,无疑是明清五彩瓷器的先声。据目前的实物资料证明,金代磁州窑系烧造的釉上红、绿彩瓷器是最早的釉上五彩瓷器。明代以后,中国的瓷器生产从素瓷为主转入以生产彩瓷为主。明中晚期,五彩瓷的制作达到较高水平。
五彩瓷器成熟于明代,是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瓷器生产中最为著名的品种,从明清至今,颇受人们喜爱。五彩瓷并非一定要有五种色彩,施彩的多寡往往依据整体装饰效果确定。
镇江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明代五彩凤穿牡丹纹罐(见图),高13.3、口径4.5、底径10厘米;翻唇、短径、溜肩、鼓腹、平底;肩部饰缠枝莲花,腹部描绘翩翩飞舞的彩凤穿梭于牡丹之间,色彩浓艳热烈,纹饰华丽优美。画工精细,釉色鲜亮,堪称精品。
彩绘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源远流长。五彩瓷的出现即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彩绘瓷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已烧成的瓷器上,用多种彩料绘画图案花纹,再入窑以低温第二次烧成,即为五彩。五彩瓷器的精美依赖于整个制瓷过程,从制坯、烧成、彩绘、二次烧成,环环相扣,一丝不苟。绚丽丰富的色彩特征,则是绘制工艺创造的结晶。
明代所有皇帝中,万历朝历时最长,达48年,也是大明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此朝瓷器,数量巨大,器型丰富,尤以五彩瓷器的生产达到较高水平,在国际上素负盛名。
这件五彩凤穿牡丹纹罐使用的色彩有红、绿、黄、紫等,构成一幅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画面,专家认为,应为明万历时期民窑中的富贵佳器。
明代五彩瓷器经过数朝的发展,到嘉靖、万历时已然相当成熟,质量和数量蔚然可观,开创了五彩瓷制作的新局面。万历朝的釉上五彩与嘉靖时期的五彩色彩多有相同之处,以大红大绿、施彩繁缛为基本风格,对比强烈,装饰繁密,色彩壮丽,制作工艺和造型亦大同小异,因此经常被归于一类器物。但嘉靖五彩多用孔雀绿彩,万历五彩则否,形成两朝五彩器的主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