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08版:钱币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一枚银元见证红军西征至海原

■宁夏海原 李进兴

关桥堡是宁夏海原县关桥乡人民政府的驻地。1936年红军西征时,在海原县、豫旺县境内的同心城建立了第一个回民自治政府——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关桥堡为其管辖的一个乡镇。1936年西征红军到达海原县关桥堡地区后,当地回汉群众以粮油、布匹、药品等物资大力支持。苏区铸造的银元随着红军战士的脚步,也撒向了海原关桥堡地区。但是这些银元因历史特殊原因,没能花出去。后来文物工作人员在海原县关桥堡调查西征红军历史文物时,征集到了这枚“川陕省造苏维埃”的银元(见图),现陈列在“关桥堡会议纪念馆”的展厅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银币版式较多,正面五角星有实星、空星、线星三种,币文中的“陕”“共”“四”有不同书写特征,斧头、镰刀、地球图案也有多种区别。留存在海原县境内的这枚红色银币比较奇特,与众有所不同。这枚“川陕省造苏维埃银元”的正面图案中央珠圈内为大写面额“壹元”字样,外围上环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8个字,下环是“川陕省造币厂造”7个字,两侧分列有实心的五角星;背面图案中央是地球,地球正中缀有镰刀、斧头,也为实心,外围上环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11个字,下环有“一九三四年”年份字样,两侧分列有四瓣花星。该币直径为39毫米,重约26.7克,含银量为88%。

2010年3月,海原县革命遗迹、遗址、文物普查人员在海原县关桥乡贺堡村调查时,96岁的回族老人李百春给工作人员讲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李成秉,是我们贺家堡人,胆子大得很,给西征红军带过路、征集过粮草。红军给他粮草钱,都是银元,其中还有一些川陕省造苏维埃银元、铜子儿等。这些红军银币、铜币,在当时是根本花不出去的,李成秉就留在家里,放在钱匣子里。1936年底,红军撤离海原后,民国海原县政府的军警开始清剿参加过红军的家属、帮助过红军的人、给红军带过路的人,家里如果藏有红色传单、红色钱币、红色物品等,都要按通共罪论处。李成秉闻讯后,就找来了一个瓷罐连同贺龙给的收据、信件等,一同埋藏在东面山上的一棵榆树下。1949年后,银元禁止流通,这些银元也就没办法再使用了。后来,李成秉因为受到不公正待遇,他力争反驳。当时的工作组要他拿出证据来,他才想起红军曾经留给他的那些信件、收据。然而等他挖出之后,这些纸质的收据和钱币都已腐烂。因为没了证明,也就证明不了他曾做过的贡献了。”

听李百春老人讲完李成秉的故事后,文物普查人员认为这件事很有探究价值。李百春说:“当时没有腐烂的银元、铜子儿,可能还在他儿子的手里。”于是普查人员又专程找到李成秉的家人,最终如愿征集到了这枚珍贵的银元。

因此,这枚“川陕省造苏维埃”的银元,见证了1936年红军西征时期在海原的经历,并严格遵循少数民族政策,承载着一段红军和百姓的深厚情谊的历史。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