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08版:闽南文化 上一版   
上一篇

千年窑火不断 磁灶窑解读文化密码

8月14日上午,“小山学堂·泉州学讲座”文史系列第三期第二讲在小山丛竹诚正堂拉开序幕。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中国古陶瓷学会磁灶窑研究中心负责人吴金鹏以《宋元时期磁灶窑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为题, 生动解读了宋元时期磁灶窑生产优势、经营理念、商业模式、外销优势、海外发现的磁灶窑产品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上扮演重要角色、磁灶窑址的遗产价值等一系列磁灶窑的文化密码。

据悉, 磁灶窑陶瓷生产始于南朝晚期、兴于唐五代,宋元时达到鼎盛、明清时衰落。“似陶非陶、似瓷非瓷”,磁灶窑的产品比较粗放,但生产工艺博采众长,因地制宜,独具特色。为了占领市场,磁灶窑业,以海外市场为导向革新技术,在产品种类、釉色、装饰技法上借鉴与创新,其陶瓷生产达到最高水平,产品种类繁多。

同时, 磁灶窑以创新的理念贯穿生产经营始终,从窑厂选址和布局的创新,到窑业技术创新,再到生产模式的创新,又到管理模式的创新,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是泉州千年商文化的缩影。

磁灶窑还通过创新窑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解决生产的问题,依靠泉州海商解决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问题。如在菲律宾曾发现磁灶窑的产品,这些磁灶窑生产的粗瓷,着眼于实用,价格低廉,一般人都用得起。当中国的瓷器碗盘出现时,他们便趋之若鹜。磁灶窑瓷器的出现给海外国家的生活日用器皿,带来一场影响深远的改革,满足了东南亚各国民众的生活所需。德化瓷生产以中、高端陶瓷产品为主,古人称为“细瓷”,以海外高端市场的需求为目标。二者共存互补,展示了宋元时期泉州强大的陶瓷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

(洪亚男 成冬冬)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