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02版:夕阳红·国际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储蓄健康OR储蓄金钱,您怎么看?

黄韵诗/图

“如果85岁是男性平均寿命的话,我就希望咱别占人便宜,活到84岁就行了,但我80岁才得病,83岁才得大病。可千万别演变成了好像我活了85岁,70岁就成了病秧子,75岁便常年跟医院打交道。您,承受不了,孩子承受不了,社会也承受不了,所以储蓄健康要比储蓄钱管用。”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前段时间在一次演讲中,用最直白的话,向中国的老年朋友道出了储蓄健康的重要性。

老人要学会储蓄健康

近日,与长福社区的老戴闲聊时,他向记者说起了身边一位老友患重病的事。他的这位老友比老戴还要小三岁,却因患重病在医院住院一个多月。老戴说,老友的银行里存有二十多万元,但由于平时舍不得花钱,经常吃剩菜剩饭,有点小病就硬撑,长年累月导致疾病缠身。“存那么多钱又有什么用?”老戴感叹道,特别是听白岩松的演讲后,更加认同老年人应学会储蓄健康,而不应省吃俭用,只知道储蓄金钱的观点。

记者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习惯于储蓄金钱,而往往忽视了储蓄自己的健康。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省吃俭用。许多老人平时对吃十分“吝啬”,舍不得花钱买点好菜“招待”自己,往往是炒一两碗菜吃上好几餐,餐餐吃剩菜。其二,有病硬撑。平时有个小毛病,不去医院就医,硬撑着只为省下医药费。结果,小毛病拖成了大病。其三,过度劳累。尤其是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宽裕的老人,有的甚至整天在田地里忙碌,结果累坏了身体。

老戴说,勤俭节约是个好习惯,但倘若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那就得不偿失了。采访中,一些老人的子女特别认同老戴的观念。他们表示,老人年纪大了,应学会储蓄健康,不管是吃,还是生病,都不应“吝啬”。可现实中,他们的父母大多舍不得花钱,有的还将儿女们汇来的每一笔钱(孝心)存起来。“我们就希望父母能想明白,金钱花了可以再挣,可身体垮了就没机会。”因为在他们眼里,父母的健康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

储蓄健康必将成为趋势

“储蓄健康是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必将成为一种趋势。”石狮市老年学会的老蔡告诉记者,储蓄健康就是要保护健康的存量,促进健康的增量,延缓健康的流失。衰老是无法避免的,正常老龄化才是健康老龄化的本意和底线。

采访中,老蔡从“微健康”概念进行健康老龄化问题探讨。他指出,健康得之于微。需要每一位老人从微健康做起,建立高度的健康自觉,积极响应为健康而活的理念。微健康包括饮食健康、睡眠健康、运动健康、循环健康等等,就拿饮食健康而言,很多人并不是为健康而吃,结果病从口入,吃出一身的病来。因此,及时掌握丰富的、科学的健康知识,做健康达人,应该成为时代风尚。

另外,健康老龄化的推进需要着眼于全生命历程,所以不仅仅是老年阶段的事,年轻人更需要“有备而老”,有准备的老龄化最重要的准备是健康的准备和储蓄,这也是最重要的养老资本。(记者 刘晓娟)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