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04版:民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凝聚社会有为力量 传续重教兴教之风

本周观察

黄韵诗/图

临近开学季,石狮全市上下掀起一波金秋助学、奖学奖教的热潮。除了市级层面的慈善总会、关工委等部门,在各镇(街道)、各村(社区),这样的动作更高频、氛围更浓厚。无论是村(居)委会、老人协会、校董会,还是家族教育基金、教育促进会及其他民间公益慈善机构,都纷纷举行奖、助学金颁发活动,既为辖区困难家庭学子“扶一把”,也给优秀应届高考生等鼓劲加油,充分彰显了石狮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民间乐善好施、关心教育的厚重风尚。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然则,少年怎么变强、如何有智?教育无疑是一个正确答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因此也可以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兴则国兴。抓好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意识层面达成“要抓好”的共识,更要务实考虑“怎么抓”的问题。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一项浩大的系统性工程。新征程路上,推动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既有赖地方党政部门一如既往的重视、引导和投入,离不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耕耘、努力,也需要社会层面的给力支持。

在石狮,民间力量的助推,更是在地方教育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重教、兴教,这样的理念和远见,厚植在石狮整个社会层面,且根深蒂固。有两个层面的事实可兹佐证:长期以来,无论是旅居海外的侨亲侨胞,还是家乡的社会贤达,大家创业有成后,纷纷慷慨解囊、反哺桑梓。其捐资公益的一大用途,便是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包括推动学校建设、完善硬件设施,积极奖教奖学、提升教育水平。另一个层面,是这类善举的延续性。一方面,石狮民间捐资教育成风,在成立相关基金管理机构后,更在日常通过简办红白喜事等契机,持续将省下来的钱追加或捐赠到教育基金中;另一方面,无论是助学、奖优,许多基金会、促进会的颁奖活动都已连续开展多年,比如侨领蔡友玉、洪淑佩伉俪捐资设立的教育基金会,自1999年便成批资助贫困大学生,至今已累计发放奖学金267.54万元……

奖、助学金或有差别,无差别的是这一善举传递出的全社会关爱学子、关心教育的信号。尤其是助学金的颁发,从政策层面看,这是对国家助学政策体系的完善和有益补充;于困难学子而言,家乡的资助,减轻的不仅是学费上的压力,还有思想上的负担。播撒希望,筑梦远航,扶助一名寒门学子,托起的是两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希望!

因此,对于石狮民间捐资教育、奖学助学的大爱之举,笔者愿不吝笔墨予以点赞。也期待,在社会的共同关心关怀下,学子们学有所成、传承精神、反哺家乡,共同推动石狮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康清辉)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