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第03版:民生热线·镇村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研究生暑期三下乡 助力锦尚乡村振兴

教研团队与村主干商讨项目规划

本报讯 暑期刚过,扎根锦尚镇西港村的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研究生教研团队,也结束了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新回到校园。此次组织到锦尚镇开展实践活动,教研团队以西港村为项目区位,与锦尚镇政府加强合作,通过理论与实地走访、考察、调研相结合,对西港村正在流转的几百上千亩耕地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定位为“绿叶”蔬果公社田园综合体,打造“一心、两轴、一环、四区”的空间格局,探索乡村综合发展新模式,促进三产融合。

实地考察,定策因地制宜

在实地考察前,锦尚镇相关负责人深入介绍了西港村乡村振兴的基本情况和产业项目,希望与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教研团队在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等领域进行多方位、多渠道交流与合作,深入推进锦尚镇的乡村振兴建设。教研团队实地走访西港村,分析场地现状,对其进行总体规划定位,并在与西港村主干进行项目规划商讨后,决定以“沃野千里·生态田园”为主题定位,依托西港村现有的场地资源,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结合田园景观设施,对西港村进行功能分区,计划将西港村打造成集现代农业种植、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研学教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副院长陈小英表示,希望未来加强与锦尚政府的合作,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用”共建,实现互利共赢。

农旅文商,互促融合发展

西港村目前存在村财收入来源单一、村集体收入较少,造血能力弱等问题,教研团队在深入走访调研后,集思广益,以西港现有规模化农作物“萝卜”为创意点,打造以萝卜为核心的种植、观光、科普、打卡的活动场地,以萝卜和番薯为第一产业,将场地主要划分为“综合服务区”“休闲娱乐区”“研学拓展区”三大板块,打造一个集农业种植、农业观光、农业产品展览与销售、休闲农业为一体的萝卜乐园,为游客提供田间栈道、露营基地、研学基地等休闲活动场所。

目前,团队项目规划取得初步进展,其中,综合服务区优化公共服务项目,通过乡土化设计的原则,打造乡土文化旅游特色设施,便民利民;田园种植区的设计深度融合产业与研学旅游功能,包括创意萝卜园、蔬菜花园的研学菜地,根据二十四节气布局的米菜园等等,以采摘+研学的方式,打造田园文化校园实践基地;休闲娱乐区的设计融合当下流行的露营文化,夜景灯光交互为辅,游客以家庭为单位,在帐篷、集装箱等设施中游玩,增加亲子互动体验。锦尚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教研团队能将三下乡实践成果与后期工作提升相结合,更好地针对乡村文旅及文创产品开展长期合作,推动后续校地合作、研学教育基地共建的长期发展,将实践成果应用在实处。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教授陈顺和表示,希望以本次“三下乡”为契机,将专业特色与农村特色相结合,将学院资源引入乡村,打造品牌效应,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产业联动,赋能乡村振兴

记者了解到,在依据农旅文商四大要素规划打造的四大园区中,教研团队特地以生态自然资源为禀赋,以萝卜、番薯、蔬菜等农产品为基础,融入特色主题和参观体验路线,以文旅为推手打造具有国潮网红打卡元素的旅游目的地。

该项目以农业种植、特色萝卜园为主导产业,以研学教育为特色产业,通过休闲旅游、自然生态观光来提升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创新农村消费,鼓励城乡互动,推进城乡一体化,赋能乡村振兴。福建农林大学赴石狮锦尚镇实践队团队成员曾华冉说:“我们希望通过三下乡将所学服务乡村振兴,在调研中、在访谈里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农民,培养知农爱农情怀,深刻领会感悟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等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研究生教研团队躬耕沃野,通过走访调研,将理论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深入了解西港村发展规划,开展西港“绿叶”蔬果公社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赋能乡村振兴,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记者 邱育钦 通讯员 林亚坤)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