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班级管理严而坚决,生活中和蔼可亲,重情重义,是不少学生的知心大哥哥。他带领一个又一个学生从困境中走出,陪伴、鼓励、引领是他与学生的常态,特别是疫情期间,将不能及时回家的学生带回宿舍吃住,每天陪伴他们吃饭、上网课、跑步等。接下来着重讲他关心关爱万同学为代表的典型事迹。
万同学,性格孤僻,几乎不与人交流,上课经常睡觉,张老师找万同学聊了几次,但他始终保持沉默,张老师又通过其舍友和同桌了解情况:他是自尊心极强,内心缺乏安全感,以至于整天情绪低落,心情不畅快,甚至出现了厌学畏难情绪。针对这个情况,9月18日张老师及时有效地组织了一场精心准备的主题班会《和而不同》。拜访他的父母,在和他父母交谈过程中了解到:万同学父母来自重庆农村,目前父母在石狮某家鞋厂上班,家庭压力大,对儿子期望过高,管教甚严。又因万同学经常到网吧,以至于他父母很不放心,一放学就把孩子关在家中,几乎不允许他和同学出去活动,防止万一出去就溜进网吧。以致孩子和父母关系长期处于紧张对抗状态。在与他父母长达3个小时的交流后,张老师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帮这个家庭解决问题。10月13日,经过2周多的精心策划,张老师组织开展家长会《小鹬鸟的成长》——陪伴与放手。会后,万同学父母深情地拉着张老师的手,红着眼眶对他说:原来以为是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可今天才知道自己对孩子是多么不理解,觉得这些年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对不起孩子……就在那个礼拜天,万同学爸爸兴奋地告诉张老师,小孩回家愿意和他说话了,还帮忙拖地板了。时间过得很快,一学期就要过去了,万同学有了一些朋友,也逐渐开始参与一些班级活动,但有一天晚自习最后一节课他人不见了,边找边等,放学了还是没回来,张老师又去宿舍找,一直到23点熄灯还没回来,张老师带上他的舍友,通知他的父母,从地下车库开始一层楼一层楼找,每间教室找过去,最后在顶楼的一间闲置教室发现他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课堂上他总是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作业不交,科任老师都有找过他聊天了解情况,但效果不明显。看到他的情绪越来越反常,张老师一方面反复与家长进行电话或当面交流查找原因,一方面让同学暗中关注他,同时也邀请学校的心理老师多次帮忙疏导。经过多方努力,他的情绪有所稳定,行为也开始逐渐正常化。
新学期开始了,原以为经过寒假的走访、父母的呵护,事情会有所好转,结果大大出乎意料,万同学再次沉迷游戏。此后,张老师几乎每天都陪护着他,想尽各种办法和他沟通,终于他打开了心扉,告诉张老师:每到晚上精神就异常亢奋,不去打游戏心里像有几万只虫子在钻,那种感觉是生不如死,所以明知道这样是违规,也很清楚爬窗户打游戏随时都有跌落坠亡的风险,但还是管不了那么多。接下来的几个月,张老师几乎每天都陪伴着他,给他讲网瘾少年的种种事例,帮他排解打不了游戏的痛苦,傍晚陪他跑步,让同学邀他打篮球……渐渐的万同学舒缓过来。
但新问题又来了,因长期没听课做作业,各科功课都已经跟不上,厌学畏难情绪不断上涨,处于不断挣扎纠结甚至放弃的边缘。当他自暴自弃,打算破罐子破摔的时候,张老师问他:你曾经有过梦想吗?他说小时候想当机械设计师,但现在没有了。张老师又问他:“如果就这种状态到高考结束,你觉得你以后会干什么?”他说没想过。张老师再问:“假设今晚你就回家不用读书了,下个星期的今天你会在干吗?”他说不知道。张老师让他一个人在办公室静静想一想。从那天起,万同学每天精神振作,目光坚定。鉴于这个情况,张老师首先给他换了一个成绩好又阳光的同学,不断鼓励帮助他,另外也和各个科任老师反馈了这种情况,科任老师都很用心地在课堂上鼓励辅导他。没过多久成绩有了明显起色,化学考了一次班级第3名,生物考了2次班级第1名,其他科目也从不及格到及格到良好。类似的例子还有范同学、王同学等,张老师总是耐心倾听,通过各种点子,帮助一个又一个同学摆脱困境。他成为班级管理的“铁包公”,学生生活里的“最知心大哥哥”
(记者 许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