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第04版:民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从“送不出去 的红包” 说开去……

本周观察

黄韵诗/图

近日,在石狮市中医院综合病区肛肠科住院治疗的林先生突然收到病区护士长递来的一张存入1000元的“住院病人预缴金收据”。原来,患者家属向主诊的吴医生送红包,在百般推拒无果后,吴医生为安抚患者家属情绪,只好先“收下”红包,随即报告科室并将红包交给院部,院部按照流程,将红包内的现金存入林先生的住院预缴金中。对此,林先生及家属感动不已。(详见9月24日《中国石狮网》公微)

患者送红包求“安心”,医者退红包显“仁心”。吴医生“红包转存患者账户”之举,足以看出他待患如亲、医德仁心,同时也体现了院方在处置“红包”问题上的一贯态度与规范流程。不过,在点赞这个“送不出去的红包”的同时,也要看到医患关系中的“信任缺失”在社会上仍然存在。

在一般人看来,“解除病痛靠手术,手术成败在医生”。不少住院做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为了让医生手术时更用心,都会想到给主刀医生提前塞个红包。“你可以不收,但我不能不送”。殊不知,这般畸形的医患信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卫生医疗行业中的不正之风。

红包转存,温暖人心。像吴医生这样的“暖心操作”,其实在各地新闻报道中已不鲜见。多年来,医疗系统深入开展纠治医疗卫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行动,建设党风清正、院风清朗、医风清新的清廉医院,广大医务工作者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坚守医德,捍卫医生尊严,推动建立廉洁、健康、暖心、和谐的医患关系。不过,笔者个人以为,“医生拒收红包转存患者账户”虽然值得点赞,却存在风险,不宜推广——

一是从医生角度看,转存患者账户的前提是收下了红包,在从收下、转存到告知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时间差,由此可能让当事医生陷入职业道德风险;二是从患者角度看,患者或患者家属在送出红包的当下,虽然求得了一份“安心”,但也会对当事医生及医院的评价打了折扣,即使事后收到“转存”的意外惊喜,此前送出红包后的“口口相传”也不易澄清;三是从医院角度看,虽然院方处置“红包”有规定有流程,但这些都是内部机制,外界并不了解,倘若在此期间产生医患纠纷,红包问题很可能成为一个舆论引爆点。

需要指出的是,“送”与“收”之间是两者关系,医患关系中存在的“信任缺失”,患者也有一方责任。患者或患者家属不应以个人处世原则,来试探甚至损害本应和谐的医患关系,而应自觉遵守规定,不送红包及其他东西。只有这样,长久形成的医患关系创伤才能得以愈合,医患双方才能重拾信任,“医生拒收红包转存患者账户”才不至于成为新闻。(吾提)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