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精品赏析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东汉熊形“五兵”青铜带钩

图1 东汉熊形带钩

图2 沂南北寨东汉画像墓中石室北壁中柱画像所刻绘神怪

■江苏溧阳 黄诚

带钩是古人束腰革带上的钩件,系于腰间用来固定衣物,是日常生活服饰中的物件。早在距今4500多年的良渚文化即已出现玉带钩,其功用类似于今天的皮带头。古人的带钩在具有实用功能的同时也兼具装饰的功用,其制作使用材质囊括了金属玉石等,造型也极为丰富,器型常见有禽鸟形、曲棒形、竹节形、琵琶形、匙形及兽形等。关于汉代的带钩《淮南子》中有云:“满堂之坐,视钩各异,于环带一也”(说林训)及“带不厌新,钩不厌旧”(泰族训),可见带钩是汉朝人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东西。

这枚东汉熊形带钩(图1)现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带钩长14.9厘米,青铜质地,整体为一踞坐的熊造型,熊的全身用细阴刻线及圆坑点表现鬃毛及斑纹,口中衔有一柄环首刀,右手持剑(铍),左手伸展持盾,盾牌设计成为钩首。左足抓有一柄手戟,右足抓握一柄斧钺。从其造型艺术来看应该是东汉时期的遗物。类似的文物还见于1965年在石家庄东岗头发现的汉墓,东岗头汉墓中出土一件人形带钩,带钩上的人物“手持剑和盾,足握刀和斧,四周还并有四神”。

熊兽所执的环首刀、盾牌、剑(铍)、戟、斧钺都是当时汉军在战争中常用的五种兵器,这种持有“五兵”的神兽造像,亦见于东汉时期的画像石。如沂南北寨东汉画像墓中石室北壁中柱画像所刻绘的神怪(图2),神怪“头上顶着插三箭的弩弓,手执短矛、短戟,足趾挟刀、剑,胯下立置一盾”。汉画像石中的这类持有多种兵刃的神怪被认为是汉代人对文献中所记载“蚩尤受卢山之金而作五兵”(《管子·地数篇》)所描绘的想象画面,画像石中的神怪即当时人所信奉的战神“蚩尤”,因此也有学者认为这类带钩可能与当时民间的蚩尤崇拜有关。

汉晋时流行一种“五兵佩”的佩饰,即用各种宝玉石做成兵器的形象,穿缀成串佩戴。《宋书·五行志一》载:“晋惠帝元康中,妇人之饰有五兵佩,又以金、银、玳瑁之属为斧、钺、戈、戟。”具体实物如河南永城市芒山镇黄土山二号汉墓、扬州市郊区西湖镇胡场14号汉墓出土的珠饰中就有几件宝玉石质五兵佩。用象征战争杀伐的兵器为原型制作成饰品佩戴,应该是取其肃杀之气暗含厌胜辟邪的意思。带钩上所展现的兵器寓意亦是同理。

熊在周礼中是勇武善战的象征,古人将旗帜绘有熊的形象并伴随六条飘带,代表了象征战争攻伐的伐星(《周礼·考工记》“熊旗六旒,以象伐”)。东汉《释名·释兵》中解释“熊虎为旗。军将所建,象其猛如虎,与众期其下也”,军中将帅的旗帜上画有熊、虎图案,他们所率领的军队会合在旗下,将士们将如熊和虎一般勇敢。因此这件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所藏的东汉带钩将五兵与熊(蚩尤)相结合,在当时人寓意中既具有厌胜辟邪之意,更展现了汉朝人开疆拓土、奋发向上的尚武精神。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