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要读点鲁迅。鲁迅作品很多,《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就有18卷、750多万字,一般读者没有必要全部都读。为了满足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鲁迅作品精选及讲析》。
《鲁迅作品精选及讲析》精选鲁迅作品79篇,都是具有代表性又比较好读的篇目。每篇作品附有注释与讲析,为理解和欣赏鲁迅作品提供更开阔的空间。
作为中国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的作品一直是学生必读的内容。但阅读鲁迅的作品也确非易事,鲁迅的“忧愤深广”需要有一定阅历方能品出其中滋味。
《鲁迅作品精选及讲析》是专为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编的,其中小说18篇、散文诗7篇、散文10篇、旧体诗9首、杂文28篇、书信7通,基本涵括鲁迅创作的各种类型。
翻开这本书,读者首先会碰到一个问题——“在这个时代,为什么还要读鲁迅?”答案是为了了解和认识民族的文化,为了精神的拯救、建设与升华。
100多年来,对中国文化有最深入理解的,鲁迅是第一人。他对中国文化的观察和思考,不是书斋里“隔岸观火”的学问,而是痛切的感受,是从生命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智慧。
读鲁迅,可以认识他了解和分析传统文化的角度与方法,看这位思想家型的文学家如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又是如何体现在其思想与创作中。
鲁迅对文化的批判性认知,基于对人性的透彻了解,基于对自身思想心理的不断“自剖”,他的思维是辩证而尖刻的,能让人警醒,换一个角度去观照这个世界。
鲁迅不是优雅、平和、休闲的,而是真实、严峻、深邃的。读鲁迅并不轻松。读鲁迅,是要学习鲁迅的思想方法、批判意识,从他那里获取对历史与现实的清醒认识,激发思想的活力。
鲁迅是对传统文化批判最深刻的人之一。然而,鲁迅也深知,对传统既要有批判也要有继承。他在批判传统的同时,又用大量精力整理、研究文化遗产。
鲁迅用了近30年的时间,整理了22部古籍,包括《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鲁迅的创作也从传统文化中吸纳丰富的养分,特别是与“魏晋文章”的风格一脉相承。
鲁迅所撰写的《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讲稿和著作,其中有些已成为文化研究典范性的学术成果,其研究的某些方法、命题和概念,影响深远。
在网络时代,过量的信息冲刷可能会让思维碎片化、平面化。读点鲁迅,读懂鲁迅,学习鲁迅那种带有批判性的深度思考,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深邃,精神得到升华,意识更加清醒。(水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