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Damon在得物App上购物,收到商品后认为有问题,于是拍下视频上传到平台反馈。不久,他的华为手机收到“检测到得物删除了视频,已成功拦截”的提醒。Damon将这一情况发布在网络后,引发广泛关注。对此,得物回应称,删除的是占用用户手机空间的临时缓存文件。
对此,很多网友表示不解和忧虑:“即使是缓存垃圾,App有权不经用户同意就自行删除吗?”在网友们看来,删除缓存数据本身并不是很大事情,但是这种操作并未经过用户授权同意,“能删除数据,应该说明App至少读取了数据,那么手机里的个人隐私还安全吗”“这次是手机提示被发现了,又有多少没提示的呢”……一连串疑惑,不免让人细思极恐。
事实上,App删除用户数据的情形并非首次出现,之前拼多多、豆瓣等App都经历过类似的质疑。而在笔者身边就有朋友遇到过类似情况。市民林先生近期就发现,手机里原来存储的图片,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被进行了分类,有些照片甚至丢失无法找到。手机App究竟能否读取和删除数据?针对这个问题,有IT专业人士在社交平台上曾做过演示,某些App后台确实可以读取用户手机数据,而且确实可以做到远程删除数据的操作。“当然情况也会跟用户给予App的权限和手机品牌会有一些关系!”比如用户在下载某些App时,会被过度索取授权服务,如果用户不授权同意,某一类服务就没办法实现,因此用户只能默许“同意”。但这些App向用户索取的权限与它们提供的服务可能没有任何关联。尽管如此,如果用户同意App获得手机系统相应的权限,相关App就可以远程实现删除相关数据内容。
今年10月,工信部就违规推送弹窗信息、App过度索取权限等问题要求多款App进行整改。许多业界人士呼吁,App是否过度索权,不能再靠用户投诉,相关法律法规必须落实到位。用户手机中的数据信息,必须由用户自己做主。(王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