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第10版:书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蓝瑛《瑶峰玉树图》

■江苏镇江 张剑

浙派绘画是明代前期和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开创者戴进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故而得名“浙派”。自宣德至正德年间,浙派与明代宫廷绘画(院体派)曾呈双峰之势并列雄踞当时画坛,代表了当时中国绘画的主流。

浙派后期代表画家之一的蓝瑛,与戴进、吴伟并称为“浙派三大家”,为浙派殿军人物,擅长画山水、花卉,初年秀润,晚年笔力苍劲,对明末清初影响较大。

蓝瑛,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三年(1585),卒于清康熙三年(1664),字田叔,号蝶叟,晚号石头陀,又号东郭老农。清代以来不少学者把蓝瑛称为“浙派”的“后劲”或“殿军”,画史上称之为“后浙派”,实际上他的画风与戴进等不同,不能完全附属于“浙派”之后。

因杭州又称武林,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称蓝瑛开创的画派为“武林派”。除“松江画派”外,明末有名的山水画家及画派,就是蓝瑛及其“武林派”。这支成熟于明末,跨明入清的山水画派,主要是因为开派人物蓝瑛的山水画艺术成就。

镇江博物馆收藏蓝瑛《瑶峰玉树》一轴(见图),绢本设色,纵166、横49.5厘米,严忠婉女士捐赠。该图眼界宏远,落笔纵横奇古,气象崚嶒,灵动跳宕。款题:“瑶峰玉树 甲子冬仲 蓝瑛仿王摩诘画法”。钤印二方,印文已磨损不清。图右下角钤“朱方老民”白文方印、“箑斋秘笈”白文方印。画作于甲子,即明天启四年(1624)。

生长于“浙派”发源地钱塘的蓝瑛一生以绘画为职业,师法宋元名家,早年主要得益于黄公望,擅长画山水,兼工花鸟、人物、兰竹。画风融合南北两宗,自成一家,属于一位文人化的职业画家。

蓝瑛喜山水,好游历,故颇得山川滋养。他曾遍游粤、襄、荆、晋、秦、燕、洛等地,名胜饱览,眼界自宽,故落笔纵横奇古,或繁或简,笔墨苍劲,气势雄浑。在作品的题款中,常喜署仿某家之作,如“仿张僧繇”“法荆浩”“仿李成”“仿王摩诘”等,实为画家自己面貌,绘画特点用笔顿挫,以疏秀苍劲取胜,善写秋景。

据史料记载,约在23岁时,蓝瑛寓居松江,后来长期活动于杭州、嘉兴、南京、扬州、绍兴等地,以卖画授徒为生,影响深远。作为一个职业画家,享年89岁高龄的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传世的绘画作品面貌多样、数量众多,大多收藏于国家博物馆。从现存早期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临习古人绘画作品的过程中,打下了扎实的笔墨功底。中年自立门庭,上窥晋、唐、两宋,遍摹元代诸家笔法,集取优长,晚年作品渐趋苍劲疏宕,有人认为其与文徵明、沈周并重。

他的画法有两种,一种作勾勒浅绛法。另一种作没骨法,设色鲜艳夺目,所画红树、青山、白云,运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铅粉诸色,点染别致,是晚明时期富有变化的山水作品。虽力追古法,但能融会贯通,自成风范,对明末清初绘画影响很大。画风又有多种面貌,有些作品笔墨含蓄隽雅,有些作品青绿重设色,画法工细,色调浓丽,愈老而愈工。

蓝瑛的传派,直接继承衣钵的有蓝氏一家子孙,如蓝孟、蓝深、蓝涛等,弟子刘度、王奂等皆各有成就。陈洪绶以及金陵八家等著名画家,也都曾受到他的影响。

《瑶峰玉树》图轴画面布局稳重、用笔苍劲、点染别致,代表了作者山水画成熟时期的面貌。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