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狮市在建设现代化商贸之都的过程中,浓墨重彩书写“吃在石狮”文章,打响石狮美食品牌,是应时应势之举,而文化赋能石狮美食是写好这篇文章的应有之义。
追溯源远流长、山海交融、中西合璧的石狮美食文化,南宋石狮人林洪所撰的《山家清供》是绕不开的话题。翻开这本古代饮食文化著作,里面隐藏着许多石狮元素。
1 清气, 家乡的莲荷赋予的品格
《山家清供》在介绍每种食物时都引经据典,引述诗词或人物典故,无不散发作者林洪作为一介书生的“清气”。在林洪的另一本著作《山家清事》之“种梅养鹤图记”中载:“先太祖在唐以孝旌……高祖卿材,曾祖之召,祖皆仕。父惠,号心斋,母氏凌氏。”林洪所载家世与蚶江镇莲埭村东间林氏世系一致:其先太祖瓒正是莲埭林氏尊称的莆田孝子公,林洪高祖卿材是莆田分衍晋江的宋九牧林之杞公(字卿材),而莲埭林氏正是来源于晋江宋九牧林。林洪的母亲凌氏,推测出自与莲埭毗邻的蚶江富商凌氏家族。宋元时期凌氏居于锦江(蚶江)从事海上贸易,在泉州其他地方鲜有此姓,捐建石湖塔的宋元海丝巨商凌恢甫就是蚶江人,目前蚶江还保存多处凌氏史迹。
推测林洪为莲埭一带人,有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莲埭这个地名。莲埭,顾名思义就是种满莲花的海埭,遥想历史上的莲埭定是莲叶荷田田,而今莲埭村附近的湿地公园里,有一条道路被命名为“水莲路”,一方荷塘命名为“月荷塘”,可见石狮人对莲荷的喜欢,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历史传承!目前,石狮还有多个以莲命名的村子,如莲塘、莲厝、莲坂等。千百年来,莲花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其摇曳的风姿任谁看过都难以忘怀。其实,莲花除了具有观赏价值外,还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对于故乡的莲花,林洪当然是不能忘怀的,在《山家清供》的103道菜肴中,单以莲为食材的就有5道。
推测林洪为莲埭一带人,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林洪的“号”。林洪,字龙发,号可山。古人喜欢把家乡的山作为自己的号,翻阅莲埭林氏、蔡氏族谱均有记载可山(或书古山、或书苦山、或书苦柄山,都是同一座山)这个地名,在闽南语发音中,可、古、苦读音是一样的。“苦山”在莲埭村东北,为关公山余脉,乃村里至高处,据莲埭村民介绍古时海水可达山脚。林洪《山家清事》之“种梅养鹤图记”中载“故山滨水地”,其中的“故山”可能就是此山。
2 清雅,以诗入馔在当今石狮依然延续
作为一本文人食谱集,《山家清供》并不讲究单纯的饮食之味,而是将食物与代表文人情感表达的诗词相结合,以旁征博引的深厚功力做到“饮食与言语之美”的交融。现代人在就餐时已经很少讲究菜肴名称浪漫与否,与此相反,更注重一道菜是否名副其实以及美味程度。点菜时,我们希望菜名越明了越好,因而现代菜名往往遵循“烹饪+技法+食材”的结构。例如,“清蒸鲈鱼”“红烧牛腩”“水煮牛肉”等菜名都清楚交代了食材与做法,是蒸是煮,或煎或炸,让人一目了然。古代文人与我们不同,他们都是文字游戏的高手,热衷于把玩言语的乐趣,当你看到林洪笔下的“山海兜”“煿金煮玉”“傍林鲜”这些字眼,也许无法想象它们竟然是一道道菜肴,因为这些字眼里几乎没有任何食材乃至烹饪技法有关的元素。
除了富有诗意的菜名外,《山家清供》更是以诗入菜。在写玉井饭这道菜品,描述玉井莲时就引用藕诗:一弯西子臂,九窍比干心。在石狮祭祖习俗中,东西班礼生在念供品时,不是简单念菜谱,一唱一和都是富含诗意的吉祥语,如在进献螃蟹时,东班礼生唱:披甲横行龙虎榜;西班礼生则和:金戈前导将帅才。既富有诗意,又把螃蟹的形象、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还如在进献猪肚时,则曰:满腹经纶著诗赋,本来粗俗的供品用诗意的语言来唱和就显得高雅又文气充盈,表达诗书传家、家族兴旺的美好期许。
3 清淡,暗合当今绿色健康的饮食风尚
林洪在《山家清事》之山林交盟篇中写道:所尚贵清。一个“清”字,道尽林洪崇尚清淡、崇尚自然的山家本色,追求符合自然的清淡、简朴,其理念与当今提倡的健康养生饮食相吻合。林洪的《山家清供》记录下103种山家食品,所选取的食物原料除米、面、豆、粟、芝麻做成的饭、粥、糕、饼、馄饨、面条外,还要搭配上各色蔬果,如萝卜、竹笋、莲藕等,以及苦菜、蕨菜、槐叶等各种野菜,也是山家常用的菜料。为了养生,更用上了牛蒡、地黄、百合等药物。
石狮人常说“有荤,也要有菜甲(配)”。宋代开始,随着人们饮食理念的变化,饮食结构也从追求大鱼大肉开始朝着蔬菜、菌类等素食方向发展。肉的味道厚重,本味不易因调料而发生改变,但蔬菜则不同,哪怕是没有过多的调料,仅火候就能令其丢失本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味论开始在社会上流行。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于食物本味的追求日益强烈,讲究有机、绿色、环保、天然,讲究原材料与节气时令的匹配,讲究营养搭配。《山家清事》写道“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同样是韭菜,早春的第一茬是味道最好的,由于都是嫩叶,既不像夏天的韭菜那般辛辣,也不像秋天的韭菜那般干瘪,人们便将春初早韭视为一种美食,这也是源自对食材本味的追求。石狮人也深谙“不时不食”之道,“六月蕹(空心菜)毒得真像饭匙枪(眼镜蛇)”“七(月)葱、八(月)蒜”“二月蒜,没人问”“十二月虾姑,正月蟹”……这是不少石狮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这种对食材以及季节的重点描写,其本质上也是对自然本味的执著追求。
《山家清供》看似一本简单食谱,其实是一本博大精深的古代美食文化宝典。因作者林洪是石狮人,书里无不弥漫着石狮味道,其中肯定还有诸多与石狮关联的内容,需要我们从各方面作进一步挖掘和研究。
(蔡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