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 李润
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北洋政府为了整顿币制,决定在全国“统一币制”,于民国三年(1914)二月,当时的政府财政部门颁布《中华民国国币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以一圆银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贷币。并从1914年12月到1929年,先后由天津的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开铸一圆银币,币面镌刻大总统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头币”或“袁大头”。接着由广东、武昌、甘肃造币分厂陆续开铸,币值有一元、半元、二角、一角等面值。有签字、无签字版,边齿为185、170道直线。尽管由于铸地多、铸量大而形成不同的版别,不过“袁大头”壹圆币的标准重量都为七钱二分,以今天的计量方法是26.697克,成色87%-88%,含纯银23.493克。如果按年号“袁大头”分为民国三年、八年、九年、十年版等,均为普通版。其中,民国八年版为英国伯翰造币厂所制钢模铸造,品相精美,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尤其是民国八年版的缺口“造”(银币上的“造”字的“口”缺一横)“袁大头”最值得收藏。
上世纪30年代,维多利亚烟草公司出品的“元牌”(图1)烟标,主版就是一枚当年流通的袁大头正面图案:袁世凯身着戎装的左侧头像上方,环绕有“中华民国三年”字样。这枚袁大头的背面啥样?东光东关五和烟厂出品于同期的“洋钱”(图2)烟标,为我们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即副版上嘉禾环绕直书“壹圆”纹饰的画面。为了突出烟标的主题,该标主版这枚袁大头正面的“中华民国三年”改为“洋钱香烟”。据知民国三年版袁大头除了这种常见的版本外,至少还有五个大的版别,如有的正面袁世凯左侧头像上方环绕着“中华民国三年造”字样,有的背面中间为飞龙图案和“洪宪纪元”字样。
由于银两分量足、信誉好,袁大头成为民国乃至往后更长时间大量流通于我国各地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