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霞
往年春节,我们都会回爸妈家过年。去年春节前我做了个手术,遵医嘱在家休息,回爸妈家过年的计划泡汤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除夕那天,我竟然想家想得眼圈泛红。丈夫安慰我:“虽然不能回去,但我们照样可以和爸妈一起过年。”见我一脸疑惑,丈夫解释说:“以往我们在爸妈家怎么过年,在这里也怎么过。”
说着,他从冰箱里变戏法似地取出好多食材,说晚上要和爸妈微信视频,跟着他们同步做年夜饭。原来,他背着我打电话给我妈,打听到了家里年夜饭的菜谱,还按我妈说的买好了食材,就等着除夕夜给我个惊喜。
除夕晚上,丈夫在爸妈指挥下,做了一桌家乡菜,虽然味道比不上爸妈做的,但至少他的这份心让我感动。边吃饭边和爸妈视频聊天,我的心情逐渐好起来。
第二天一早,我和我妈视频通话,我妈正在包饺子,我们这边也包饺子,都是素三鲜水饺。丈夫早和爸妈商量好了,春节假期,要让我的味蕾“回家”。
那几天,爸妈变着花样做菜,一边做一边教女婿怎么做,餐餐都不重样,才几天时间,我做手术掉的五斤体重又结结实实地长回来了。
在我家,我爸是主厨,经过那几天的“视频教学”,我爸的话也多了起来。以往打电话或视频聊天,我和我妈有说不完的话,但我和我爸总是固定的那几句:“最近怎样?身体好吗?要多注意身体,适当锻炼。”我爸则总是说:“好,好,嗯。”此外,父女俩再无话可聊。
那段时间,不善言谈的我爸却打开了话匣子,唯恐我妈讲不明白,担心女婿听不懂,我妈讲完他还要再细述一遍。几天下来,丈夫和我爸成了“菜”友,两人没事便微信聊做菜。丈夫笑道:“早知道咱爸在做菜方面这么健谈,我第一次去你家就该跟他学做菜。”
虽然我人在外地,却真实地过了个家乡年。味蕾记得回家路,回家过年也是爸妈张罗一桌饭菜,一家人坐一起吃饭聊天。虽然没能回家过年,但也和爸妈吃到了一样的菜,聊到了一块。唯一遗憾的是,不能帮爸妈干点家务活。
不过,这个问题丈夫替我考虑到了,他用原本回家的路费给爸妈买了一台扫地机器人,很快爸妈就能收到。我夸丈夫细心,他说:“那当然了,爸妈盼你回家很久了,这次听说你不能回去,估计老人家这个年都过得没心情,我跟二老学做菜,一是解你的乡愁,二来也让爸妈这个年过得有年味。”
此话不假,爸妈都是为儿为女才会张罗一桌子饭菜,若子女不能回家,他们肯定随便吃一口便对付过去。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是心灵休憩的驿站,只要有心,在哪里过年都能过得其乐融融、欢乐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