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林
在我的记忆里,一年四季之中,父亲唯独对春天感兴趣。
记得我们三四岁时,父亲就开始教我们学知识了。他买来一本古代诗词选,从中挑些让我们背,第一首是《春夜喜雨》,第二首是《春晓》。父亲还给我们讲了诗的大意,听着他绘声绘色的描述,我们仿佛步入了一个优美恬静的境地。可以说,我们的启蒙教育是从对春的感悟开始的。
父亲从小练过毛笔,每年我们家的春联都由他来写。父亲写的春联内容自然也离不开“春”字,他几乎每年要写的一副春联是“春满乾坤福满门,天增岁月人增寿”,横批是“大地回春”。有一年,父亲让我来编写春联,并要求要带有“春”字。我认真琢磨了一阵子,想出一副春联“春风杨柳庆佳节,葡萄美酒贺新年”,横批是“春色喜人”,父亲听后夸奖了我。
在很多事情上,父亲都会渗透进春的元素。在读了朱自清的《春》后,我似乎理解了父亲。在朱自清的笔下,春天是新的、美的,是有力量的,父亲希望这些特性在家里处处体现出来,特别是在子女的身上,而他自己呢,也正是这样做的。
小时候,家里人口多,经济条件较差,父亲穿的是打补丁的衣服,但他总是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把自己打理得清清楚楚的,走起路来特别精神。在劳动之余,父亲以音乐为伴,自己学习拉二胡、吹口琴,还真的学会了。父亲有上进心,做事肯出力,在周围口碑很好,当时村里小学缺少师资力量,父亲就被推荐当上了一名民办老师。
父亲当上了老师以后,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学生们在他的影响下,个个精神面貌都很好。在他的班上,每个窗台上都摆放着一盆鲜花,处处散发着春的气息。后来,父亲还被评为模范,到其他学校去作报告。父亲热爱学习,他不顾年龄渐长,勤奋苦读,不断进取,捧回了各种金灿灿的证书。最令我感到骄傲的是,父亲凭着出色的教学成绩,最终成为一名公办教师。
我想,一个人若有了春的情怀,那他的人生一定会是精彩的,就像我的父亲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