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泉 李喜庆
“桃花灼灼斗春芳,一见如云满目光。”阳春时节,春光明媚,桃花绽放,芳菲烂漫, 妩媚鲜丽,桃花宛如一片艳丽的红霞,在春天的天空中分外妖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承载着文化的深厚底蕴,历来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在瓷器的海洋中也曾出现过其娇艳的身影。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桃花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喜爱和吟诵。在《诗经》中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赞美。唐代诗人王维《桃源行》诗云:“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描绘出了桃红柳绿、春光明媚的桃源景色。这个清光绪仿乾隆轧道粉彩桃花纹瓷碗(图1),敞口,弧壁,圈足。周身用绿地、轧道、粉彩等多种技艺,绘制了桃花图,在绿茵茵的青草掩映下,几枝桃花,争芳吐艳,红的如火,蓝的似锦,在绿叶衬托下,给人带来浓浓春意。“轧道”又称“雕地”,先在胎上用丝绵均匀拍上一层色料(锦地),再在锦地上用一种状如绣花针的工具刻划出细小的诸如凤凰形卷草凹纹,最后配以花卉、山水或开光等图饰。此种工艺流行于乾隆时期,以后也多袭用。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桃柳争春是民国时期流行的一种瓷器,即一种在白釉地上用红绿黄白黑等各色彩料绘出桃花、翠柳和黄莺图案的瓷器,属当时寻常百姓广泛使用的民间生活瓷。它的图案格式较为固定,一般成双成对出现,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观赏性。这只民国粉彩桃柳争春冬瓜罐(图2),呈高筒形,收口丰肩,形似冬瓜,高32厘米。器身展现的便是桃红柳绿黄莺鸣叫归来的场景,只见柳枝和桃枝交织在一起,显得玲珑别致。春风吹拂,柳枝飘飞着动人的长发,桃花吐出最娇艳的花朵,红的耀眼,白的可爱,一对黄莺相互呢喃,诉说着春归来的情形,让人不禁想到“两个黄鹂鸣翠柳”的诗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美人也是一种常见的纹饰,它以桃花和风格几乎类同的美女为主要入画内容、多侧面反映近代仕女闲适生活画面的纹饰。从花瓶、将军罐到鼻烟壶、汤匙,几乎涵盖了各种实用与观赏器具,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个桃花美人瓷盘(图3),圆形,金口,口径16.6厘米。盘内绘桃花美人图,一树桃花迎春绽放,红星点点,蒙蒙绿意。树前两个美人,眉目清秀,颜面犹如桃花绽开,一坐一立,倾心交谈。一旁竹木插得栏杆和山石上一丛花草。盘中有“美色可珍”的题词和“画于珠山余远生”落款。该盘白釉滋润,色彩丰富,图案生动,画工娴熟,色调柔美。余远生为清末民初著名瓷画家,擅长绘画仕女,其作品在当时就颇受人们喜爱,收藏具有升值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