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形式,堪称艺术瑰宝。在闽南古厝中就可以看到许多的楹联,仔细品读,犹如绚丽多彩的诗篇。
房屋在闽南话中都称为“厝”,厝联是指在新建房屋时大门两侧门柱子以及房屋里柱子等所镌刻的楹联。这些楹联有的直接镌刻于石头柱子上,有的镌刻于木板上加以精美装饰挂于柱子上,无论挂于哪里都要左右对称而读,还要讲究上下联句的先后顺序。不难发现,厝联是诗钟发展的一种形式。大家知道,诗钟起源于福建,盛行于上世纪初叶,我们看到的“冠头联”是诗钟一唱规定的形式。
在石狮东埔村中的“四世一品祠”中,有这样一对楹联“平金厦靖澎台四世一品;封大夫授都督千秋永名”。看似简单的联句,仔细品读下来,可了解邱天胜将军的一生功绩及荣耀。同样,在石狮的很多自建房及古厝中也有很多精美的对联,而这些对联的内容以传统教育为主。如石狮龟湖蔡襄纪念馆“北苑评茶详著录;东台植节永流芳”,该厝联不但是对蔡君谟的歌颂,也是对后人的一种鞭策。永宁后杆柄“六也亭”厝联“名卿清操除三惑;学士新诗重十联”同样如此,一个人能以这样的联句来当座右铭,那么一生学识必定是享用无尽。
日前,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继在全国两会提出《关于建议建立春联内容供给形式,并形成生产、流通、消费国家级文化产业链的提案》,建议“组织各地中小学生观春联、赏春联、品春联、写春联。通过书法艺术进校园、春联文化进课堂的形式,深化爱国主义和社会美育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楹联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中华文化瑰宝,如今有的人贴春联都把左右贴反了,这值得我们三思。石狮有很多华侨古民居,处处都有楹联,结合张继先生的提案,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些资源,学好楹联、用好楹联,做好石狮“侨文化”这篇文章。(邱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