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防灾减灾,“善意提醒” 可能是谣言

本周观察

黄韵诗/图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及早掌握防灾知识,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多一份生命保障。不过,网上流传的、看似“好心又科学”的防灾减灾安全常识,往往是以谣传谣,并不科学。对此,我们不仅要学习安全知识,还要有一双分辨谣言的“火眼金睛”。

去年5月12日,应急管理部宣教中心、科普中国、科学辟谣、抖音辟谣、头条辟谣曾联合发布《五大防灾应急辟谣榜》,内容包括“地震来临时躲在‘生命三角区’存活机会大?”“火场逃生一定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台风过境时如风力减弱则表示台风已经完全结束?”“煤气罐着火先关闭煤气罐阀门会‘回火’爆炸?”“雷雨天用手机打电话会引雷?”……其中,关于“生命三角区”“火场湿毛巾”这两条辟谣信息,着实令笔者有些想不到,过去常看到听到的,居然也不靠谱。

关于前者,上述平台辟谣认为,地震发生时,砖泥材料将变成粉碎或块状形态,直接往下撒落,无法在家具的周边创造出“生命三角”空间。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我们亦无法判断房屋的倒塌方向与方式,因而无法预判所谓的“生命三角区”。一般而言,在地震发生时,要采取震时躲避,震后快速疏散;躲避时应该遵循“伏地、掩护、手抓牢”的避险原则。对于后者,上述平台辟谣认为,在现代家居环境中,火灾产生一般是大量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湿毛巾对一氧化碳的过滤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切记不要为了做湿毛巾,冒险进入危险区域,导致吸入有毒气体或者延误逃生。

关于防灾减灾的“假常识”,还不止上述五条。今年5月12日,应急管理部继续发布了相关辟谣信息,内容包括“洪水来临无处转移时,应该连成一排手拉手避免被冲走?”“暴雨后城市的自来水不能喝?”“高层遇到火灾要向楼顶跑?”等等。关于此,一些权威平台还发布了不少辟谣信息,这里不一一列举。

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以及社会安全风险的存在,使得防灾减灾、应急避险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面对和化解的课题。然而,一些缺乏事实依据的传言,一些误导自救的方法,甚至一些人云亦云的所谓高招妙招,很可能让人们在遇到灾害之时愈加危险,甚至付出重大财产损失乃至生命的惨痛代价。

鉴于此,需要政府部门、权威平台及新闻媒体加大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与相关辟谣信息宣传;另一方面,公民应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对于互联网上混杂的所谓“科学知识”“善意提醒”,应从权威平台获取靠谱信息,莫轻信盲从甚至以讹传讹,成为“不自觉的造谣者和传谣者”。(吾提)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