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不胜寒”,往往也不胜“火”。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层住宅越来越多,火灾危险性随之增大,高层住宅火灾也呈逐年上升态势。
6月是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高层住宅着火有多可怕?怎样预防?如何逃生?6月7日,就“高层住宅火灾”这一话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石狮消防救援大队消防救援人员。
案例警示: 高层住宅火灾 警钟频频敲响
案例1:1月21日,我市某小区一高层住宅发生火灾,起火原因是在室内使用小暖炉烤衣服时不慎起火,导致多个楼层有被困人员。
案例2:2月26日,我市某小区一住宅发生火灾,起火原因为户主离开家门时,未将卧室内的蚊香熄灭,其窗户又是开着的,风一吹,一些纸皮杂物等吹到蚊香上,将卧室内的纸皮杂物引燃。
案例3:4月24日凌晨,我市一小区高层住宅突发大火,起火原因是室内有遗留火种,不慎将家具引燃,造成客厅起火,且楼层内有多名人员被困。
案例4:5月9日,我市某小区一高层住宅发生火灾,起火原因为设在书房的佛龛起火。正在房间睡觉的业主被烟呛醒,见火势越来越大,立马拨打电话报警。
上述4起涉及住宅的火灾中,有3起涉及高层住宅,所幸消防救援队员及时处置,疏散被困人员,及时扑灭大火,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给我市高层住宅及建筑的消防安全敲响了警钟。
高层起火:
扑救难逃生难
防患于未“燃”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都属于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燃烧蔓延快,容易形成立体燃烧、扑救难、疏散难,所以防患于未“燃”是关键。
据了解,高层建筑火灾处置的难点在于:一是竖向登高困难,除个别救援人员可利用登高车实施外部登高外,大多数救援人员只能依托内部楼梯和消防电梯登高,延长救援时间。二是垂直供水困难,由于高层建筑的特点,若需要实施外部铺设水带作业时,火场供水难度大,消防登高车作业展开面积也受限。三是人员高度集中,疏散楼梯有限且疏散距离长,人员在逃生过程中容易与灭火行动形成对冲,大大增加疏散难度。
石狮消防救援大队有关负责人分析,家庭电器使用不当、明火管理不善是造成我市几起高层住宅起火的主要原因,比如,佛龛、香薰、蚊香的使用管理不当。除了高层住宅,电动车自燃以及不规范充电,是造成普通民房起火的一大原因,主要出现在老旧小区或安置小区。
消防救援人员指出,个人及家庭成员必须增强防火意识,平时要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小区物业公司应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开展消防隐患排查整治,确保消防水泵、消火栓等消防安全设施时刻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同时,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应急逃生演练;等等。
居“高”思危:
高层建筑火灾
如何科学逃生
高层建筑起火,“躲”还是“跑”?“向上跑”还是“向下跑”?
关于此方面的知识,近年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部门及新闻媒体屡有科普。火场逃生的首要任务是躲火避烟;发现起火后要沉着冷静,切不可贸然穿越火海逃生;需根据起火区域和火势状态做出正确的抉择。结合本次采访,记者整理了几种情况的应对策略,供读者参考——
小火快跑:小火就是逃生路线还没有被烈火浓烟封堵,温度较低、烟气浓度不大。这个时候你要立即逃生!如果起火点在上方楼层,请往下疏散逃生,尽量不要待在屋内。如果起火点在下方楼层,应先用手背触碰门把手,若门把手已经发烫,不要贸然开门,应在室内等待救援;或者开门时发现有毒烟气已经充斥电梯间和楼梯间,甚至火已烧至家门,此时更不要贸然出门逃生。
浓烟关门:如果发现有浓烟从楼下冒上来,表示下方发生火灾,是一个比较危险的环境。当评估不能安全下楼逃生时,应该选择在目前的楼层关门避难,而不是往上或往下跑。若不具备逃生条件,用床单被罩等浸湿后堵住门缝,持续给门泼水,延长其耐火时间,拨打119详细说清所在地址等待救援。
不坐电梯:消防救援人员提醒,无论是何种情况下,在逃生过程中,一定不要乘坐电梯,普通电梯可能因电源切断而停止使用,贸然乘坐电梯可能会被困高空,导致无法逃生;或者火场烟气涌入电梯井形成“烟囱效应”,电梯里的人员会因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最保险的做法是尽快通过防火防烟的消防通道下楼逃生。(文中图片由消防部门提供)
(记者 林恩炳 洪诗桂 通讯员 陈孝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