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 杜玥
瓷器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国生产的瓷器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一直享誉全球,与丝绸并列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外贸产品,备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和追捧。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成果看来,最迟在唐代中国已经开始将大量的陶瓷制品销往海外,并一直延续至今,而这类在中国生产的、专门销往中国以外国家或地区的陶瓷器物即为所谓的“外销瓷”。外销瓷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碗、盘、瓶、罐、壶等日常用器,其器型和纹饰都是传统的中国风格,或者是为了迎合海外人士喜好使用传统器型再加上外国风格的装饰纹样。还有一类外销瓷是中国的窑厂应顾客要求特别定制的,既有以餐饮器为主流的日常实用器物,也有装饰用器,基本上是完全的外国风格(以欧洲为主)。在这类外销瓷中,有些器型器类是国内较为稀见的,现多藏于欧洲与北美的博物馆与艺术馆中,双管瓷瓶就是其中之一。
双管瓶造型独特,为两个半瓶联体而成,双小口均微外侈,双颈微长并分别朝两侧曲弯向上,圆垂腹,最大腹径约在瓶身的三分之二处,两半瓶身的连接处微向内凹,高圈足,外撇。通过仪器透视可知,双管瓶腹内并非在中部隔断为不相通的两个部分,而是在瓶腹内悬空置一长圆形的内胆,从而形成两个独立的空间,外瓶及内胆又分别与双颈连通,故双管瓶的两口可以倒出不同的内容物。由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对其馆藏双管瓶的介绍可知,此瓶是用来盛放油和醋的,属于餐厨用器。
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博物馆藏有清景德镇青花果树纹双管瓶(图1),一对,瓶腹及颈部满绘花果、草树和昆虫等纹饰,瓶口内沿饰卷云纹一周,口外沿和圈足上分饰波浪纹一周。其中一件在双口上套有银白色的金属瓶塞,瓶塞与套管之间还有细链相连。有瓶塞的一件通高22厘米,另一件通高20、口径3、最大腹径11、底径8厘米。
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图2)与上海博物馆也有与这对双管瓶形制纹饰均十分类似的藏品,上博的馆藏是荷兰人倪汉克捐赠的外销瓷,其形制远大于其他,高44.8、口径11.5、足径11.65厘米。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藏有清康熙景德镇青花折枝桃花纹双管瓶(图3),一对,瓶身为六股“S”形圆棱绞拧而成,腹颈满绘折枝桃花,口沿及六瓣形圈足上饰有波浪纹一周。通高18.8、腹径11.5×9、底径6.9厘米。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历史博物馆也有与此形制十分类似的藏品。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有清景德镇洒蓝釉白地开光博古纹双管瓶一件(图4),瓶腹基本被树叶形开光填满,开光内散布有粉彩所绘的花瓶、卷轴等博古纹样,通高19.7、腹径8.5、底径7.5厘米。
在目前所见的几件双管瓶中,罗德岛设计学院博物馆和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的藏品配有金属瓶塞,套管根部还有清晰的加工痕迹(图5),其他几件的口沿处则多留有金属氧化发黑留下的痕迹,可知这种油醋瓶一般都配有瓶塞。